首页>养生保健>医药资讯>正文

落实意见 县级中医院应担当的使命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为县级中医院,如何守正创新,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每个医院管理者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
 
《意见》强调,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要“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建成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县级中医院应该成为县域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骨干,要成为“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人才培养的大学校、质量管理的总控室、文化宣传的大平台”。
 
这就要求医院在科室设置时,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落实好建设标准。在业务管理中,健全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中医药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人才培养中,既要延续中医师承的传统,也要发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作用。在质量管理上,要积极引进中医智能辅助系统等现代科技工具,提高质控的标准化。在文化宣传方面,要在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教育示范学校、中医药基层巡讲等方面入手,形式上求创新,内容上求实效。
 
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关键在于人才。
 
《意见》指出,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应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成长途径,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县级中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存在总数不足、比例失衡、能力不够等诸多问题。发挥基层名老中医在师承中的积极性,组织人力帮助他们整理挖掘诊疗经验,丰富地方中医流派传承的内涵。发现和评估民间中医的价值,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发挥他们在中医传承中的补充作用。主动对接上级中医院和大学院校的专家,引进开设名中医工作室,安排年轻中医师拜师学习,参与中医药临床科研,顺应中医药教育发展的趋势。
 
要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模式。发挥县级中医院中医医师培训协作基地的平台,完善院内教育架构和内涵,促进教学相长。鼓励院内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完善师带徒考核管理办法,并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挂钩。鼓励西医学习中医,通过培训考核,提高西医人员提供中医院服务的能力。加强中医药人员对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提高中医现代思维。
 
探索区域医共体内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的管理模式,完善医共体内人员上下流动、培训同步、师资共享、同质提升的机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落实中医人员引进、培养、使用相关扶持政策。
 
中医药的影响力在文化,生命力在疗效。
 
《意见》指出,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要“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
 
县级中医院要因地制宜,从中医药优势病种入手,根据地方疾病谱特点,开展相关中医专科、专病建设。要积极尝试中医专病病房化服务。发挥中西医协调治疗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作用,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MDT)机制。
 
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康复方面的独特疗效。整理简便易行的养生保健运动、食疗处方,加以科普推广。要学习经典、认真挖掘,运用经方、验方,开发易于接受的剂型、用法。总结冬病夏治、冬令膏方的传统优势,完善服务流程、扩大服务外延、优化服务体验。要重点推行针灸、艾灸、刮痧、拔罐、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力求中医药服务操作简单化、规程标准化。
 
要把中医药服务的重点放到基层。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中医特色服务区,提供中医适宜技术,加强指导和监管,让群众真正感受“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特色。(唐键)

上一篇:成大医者必有“精卫填海”之决心

下一篇:澳门学生在“广中医”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