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熟地黄
【配对奥妙】
麻黄辛温,宣通肺气,外可疏通肌肤经络,内可深人 积痰淤血,通九窍,活血调血脉。熟地味甘而厚,其性微温,滋阴养血, 生精补髓,逐血痹通血脉。二药合用,一气味辛通宣散,一气味甘厚滋 补,宣通活血滋补并施,相辅相成,血脉能宣通,阳气得冲和,阴凝可 散。宣肺补肾,肺肾并顾,咳喘可平。
【II缶床应用】
1.阳虚气血不足,阴寒内盛,痰凝血滞,着于筋骨 肌肤所致诸证,如痈疽、痰核流注、鹤膝风等。
2.寒性脓肿,肢端动脉痉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动脉炎、 淋巴结核、慢性骨髓炎等属阴证者。
3.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量用法】
麻黄3~6克;熟地黄:10~30克。有人认为:麻黄 与熟地黄的用量之比为1:15为宜,仅取麻黄宣通阳气散阴凝的作用, 如麻黄用量过大,仍不失其表散之性;有人认为二药的比例以l:4为 妥,用药时可借鉴。
【名医经验】
1.董建华 久喘急性发作,多为体虚标实,上盛下 虚之证,症见喘促胸闷,动则气喘,呼多吸少,汗出心悸,腰膝酸软,神 疲倦怠,小便频数。二药配伍,宣通培补摄纳并行,标本兼顾,随证配 伍二药有较好宣肺补肾、止咳定喘之功。(《浙江中医杂志》,1989, (11):499)
2.韩冠先用麻黄、熟地、葛根加入适应证方中治疗中风后遗症 属淤血阻络者效果颇佳。尤其对病程在6个月以上,肢体功能恢复相 对静止者,加用麻黄每可使肢体功能恢复产生一次飞跃。(《中医杂 志》,1992,(3):5)
【使用禁忌】
因熟地滋腻,故脾胃虚弱,中满痰盛,腹满便溏者忌 用。
【用药指归】
1.麻黄配对药,主要是治疗风寒感冒、咳嗽痰喘、水肿脚气、风湿 痹证,腰腹冷痛、疟疾寒热、疹出不畅、黄疸尿少、阴疽痰核等方面,围 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退肿”三大功效展,开的,至于麻黄“活血” 作用,主要是借其温通之性,xxmy.com辅助活血药物,间接达到“活血”之效,其 与活血药直接的行血祛瘀作用,存在差异。
2.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凡用麻黄,不论何方,一律先煎,其 合理性尚有待研究,麻黄与桂枝、羌活、葱白、浮萍等发汗解表药相比 较,其挥发油成分较为稳定,其各种成分的溶出较缓慢,当与上述药物 同用时,适当先煎,是合理的。但本品若与附子、熟地、石膏等配对,恐 怕没有先煎的必要,甚至还有煎煮太过之嫌。
3.麻黄能兴奋中枢神经和升高血压,烦躁、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 用;麻黄碱有兴奋膀胱内括约肌的作用,因过服或久用麻黄而致尿少 或尿闭者,亦容易诱发或加重尿潴留,故本品不应过量或久用,尿潴留 患者忌多用。
4.麻黄易产生快速耐受性,用于治疗慢性喘咳症,应当间歇给药, 持续使用则疗效降低。本品不宜与洋地黄类强心甙药物合成,以免引 起室性心律失常。
5.麻黄用量过大或误用,易引起心悸、气促、失眠、汗出、震颤及心 绞痛发作等;严重中毒时可引起视物不清,瞳孔散大、昏迷、呼吸及排 尿困难、惊厥等,可死于衰竭和心室纤颤。麻黄的中毒量为30~45 克。针对其引起的血压过高及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可给予降压药和镇 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