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主要法则之一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法则之一,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不一而论。“这些辨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内在联系,现今仍是中医临床认识和揭示疾病本质的主要手段。”面对如此庞大的辨证体系和历朝历代医家们的多种诠释,后世学者几乎是在眼花缭乱中去学习认知、选择应用的。当看到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李其忠两位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16年的努力,在国家立了专项的研究成果《中医藏象辨证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一书时,心想: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已如此之多,还有必要再另提新论吗?及至读了这本书,才疑虑顿释。原来他们所要解决的,正是我所担心的,他们“将这些辨证方法统一起来,取长补短,有机融合,充实精华,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辨证论治体系”。《中医藏象辨证治疗学》一书,对于中医辨证论治学说的研究,确实具有积极的开拓和创新性意义。

  藏象立论,是本书的着眼点。藏之于内,是构成机体的实质与灵魂;象之于外,是测知机体内存的客观标示。“象思维乃是中国思维方式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我们古代的科学、文化、思想都是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产生出来的。直到现在,这种思维方式在世界上仍然是不可忽视的,而且还闪闪发光。”(王树仁《象思维——文化创新的原动力》)藏象学说,就是在象思维指导下的“以脏腑为中心,把脏腑与经络、脏腑与气血津液、脏腑与精神情志、脏腑与形体官窍,乃至脏腑与自然、社会环境等有机联系起来”的“中医辨证论治最具特色、最为系统的理论基础”。如果要在诸多辨证论治方法中确立一个核心的话,当然非它莫属。特别是在近代“中医学的藏象概念、内涵日益淡化,尤其在临床上,中医所称的脏腑病证往往与同名的西医脏器疾病相混淆,甚至被取代”的状况下,确立“藏象辨证论治体系”就更显得重要、必要、可行和具有现实意义了,“它不仅有助于解除当前中医界所存在的彷徨、困惑,而且更有利于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工作的提高和发展”。《中医藏象辨证治疗学》一书立论于此,可谓高屋建瓴、把握先机、抓住要害、说道痛处了。

  回归原典,是本书的着力点。中医经典浩如烟海,近代出现的中医系统教育,荟萃了这些无法读完的经典中的主要思想和精髓,对中医学的快速普及和广泛传播功不可没。但后世一些学者也因此忽视经典学习,希望通过速成之路来传承和发展中医,加之一些著作误解、曲解、错解中医原创思想的现象不时发生,中医人对原典越来越陌生的倾向,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中医学发生变味或变相的病因。《中医藏象辨证治疗学》一书,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上,从策论、医理、医方、医技、医案等多侧面用广角镜扫描了中医典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筛选和回放。其数量之多、涉猎面之广,令人称叹,对今人学习医典的启迪、引导和帮助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构架体系,是本书的着重点。中医的创新,不能照搬西方的标准,而是要建立在东西方文化差异基础之上的。《中医藏象辨证治疗学》一书,在构架上是做足了文章的。这不仅表现在书的篇幅安排和文字论述的浓墨重彩分量上,而且表现在书的内容布局和表述手法的种种多样套路上。本书的“藏象辨证论治”一章,设有辨证与论治两大部分:“辨证部分,按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病证及三焦病证、脏腑相兼病证分别论述。论治部分,首论重要论治法则及用药,包括六淫犯赃用药、脏腑虚实标本用药、五脏五味补泻用药、引经报使用药诸法则,以及脏腑补泻温凉药物举要。次述脏腑病论治,也按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病证及三焦辨证、脏腑相关病证分述,其内容包括脏腑病治法、适应证、常用方药、医方必备及医案辑要”。按照“以中医藏象学说和历来辨证方法为基础,梳理文献,结合临床”的原则,最终“提出藏象辨证论治新概念,构建藏象辨证论治新体系,以冀实现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化、统一化。”

  “君子莫进于学,莫止于画,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性理大全》)这是北宋理学家程颐说的;“中医学的继承发扬任重道远,还有很多事情必须花苦功夫、下大力气去做。”这是《中医藏象辨证治疗学》作者在“后记”中说的。这既是“中医藏象辨证治疗学”研究者今后的奋斗目标,也是寄语于所有中医人的真情呐喊。理解了这些话,就读懂了这本书;读懂了这本书,也理解了这些话。

上一篇:“遍身微汗”广汗法的治疗目标

下一篇:古人制方之原则讲究君臣佐使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