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自始至终都非常重视养生保健,这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很深刻的认识。《黄帝内经》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还是中华民族养生保健智慧的精华所在,为我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中医的第一经典,也称为是“医家之宗”。《黄帝内经》建立了养生的科学理论体系,并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统称为“养生之道”,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讲的“道”,就是养生之道,即养生必须遵循的规律。人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能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养生之道,《黄帝内经》提出了几条重要的原则,分述如下:
★法于阴阳
法于阴阳,法就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阴阳就是指自然界天地阴阳的变化,古人认为一年四季、一日昼夜的变化都是阴阳消长的结果,天气变热,就是自然界阳气偏盛,冬天天气变冷,就是自然界中阴气偏盛。
《黄帝内经》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当中,也是阴阳作用的结果,所以人们有时到医院看病,中医大夫一看,有的说是阴虚火旺、阴虚内热,有的是阳虚湿胜、气虚血瘀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如果人体内阴阳应该相互协调,一旦不协调就会产生疾病,所以《黄帝内经》有一个最根本的治疗的方法就是“治病必求于本”。“本”指的就是阴阳,如果将人体混乱的阴阳状态变得协调,就能治好疾病。因此,《黄帝内经》把遵循天地阴阳变化,遵循人体阴阳协调规律,进行日常生活,当作养生防病的一个
★和于术数
和于术数,和就是调和之意,术数指的是跟养生或者长寿保健有关的一些锻炼方法,如导引、按蹻、吐纳、咽津等。现在主要是指活动肢体的运动方式,比如人们日常所说的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其实人们有时做保健操、爬山、游泳这些运动锻炼方式也可以活动肢体,也同样能达到术数的目的,将这些活动协调好,同样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和于术数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合理运用各种运动方法,包括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之类,以及一些保健操、游泳、爬山等运动方式,必须注意协调好各种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不要过度。曾经有过这样的人,喜欢游泳锻炼,但是天天去游,而且距离非常长,运动量过大,以至于最后游的两个膝关节都损伤了,这就有悖于运动锻炼的初衷,所以自《黄帝内经》伊始,中医就特别讲究动静适度,劳逸结合,注意把握一个“度”,否则也就成了古人所说的过犹不及。
★食饮有节
食饮有节意思是指我们饮食应该加以节制,注意定时定量,不能吃的过饱过少,也不能过寒过热,如暴饮暴食,摄取量过多,超过脾胃的受纳运化的能力,就会导致饮食物阻滞,损伤脾胃,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的病证。
医圣孙思邈曾经指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意即进热食时,口唇不能有灼热感;吃寒食时,也不能使牙齿感觉冰凉,这也是对食饮有节的发挥,值得人们留心,尤其是一些人喜欢喝滚烫的茶或汤,从养生角度来看并不是太好的习惯。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起居就是指人们正常的生活作息,诸如早晨睡懒觉不起床,晚上熬夜不睡觉,这些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生活方式,应该注意。
起居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睡眠,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保证睡眠质量,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所以古人就提倡“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这既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健康的保证和恢复精神的必要途径,所以必须注意睡眠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不妄作劳
不妄作劳,妄就是违背,意思就是说不应该违背常规的去劳作,包括我们的日常工作、体力劳动,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性生活。
我们的先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经常运动可健身防病,形体活动常可使疾病远离人体,经常做一些轻微劳动或力所能及的运动锻炼,可使人健壮少病,而且适度的劳动和运动锻炼并不会使人疲乏,只会使身体日益健康强壮,但是人体日常的运动,不宜过于劳累,如前面所讲的和于术数也有这个思想在内,要从实际出发,避免过度疲劳和进行过量的运动,否则对身体有害无益,尤其是中老年人,戒过劳更显得重要。
★形与神俱
形与神俱是养生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指我们的形体与精神意识思维应该协调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养生长寿,所以自古以来,我国不少思想家、医学家认识到养生重在养心。我们曾经碰到过这样的病人,1.8米高的大个子,男子汉大丈夫,吃喝拉撒睡都挺正常,就有一点,不出去工作,你问他为什么?他回答也很简单,出乎你的意料,他说因为我去工作地点的这些人素质太低,我不可能与他们为伍,如果问他哪儿的人素质高,他的看法是看到中国足球没有?他们踢的太臭,我应该去踢足球去,你帮帮我的忙,让我去当国家队队员去踢足球去。有的人还提出来,说电影演员不错,那个挺好,我应该当电影演员去,除此之外我不去工作。这就是自己形神不统一。一般来说健康的人形体与其精神意识思维应该相互协调,应该适应社会与周围环境,这是健康人的标准,我们养生的目的也在于此,只有这样,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总之,《黄帝内经》中的这段经文谈到的养生之道,是后世养生所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历代养生家、医学家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成为中医学宝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专家简介
翟双庆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王玉川名医工作站负责人。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内经》临床大家王洪图先生,擅长运用中药治疗精神、神经、心脑血管、呼吸及消化等系统内科疑难杂病及小儿多动症等儿科疾病,尤其对癫痫、小儿多动症、抑郁症、顽固性失眠、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具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