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孙子兵法》有包含治病养生的方法

   古代将领杀伐决断,士兵性命与战争成败系于一身,医生同样如此。身患重病,是病邪入侵,如同被敌人觊觎已久的领土暂时被敌人占据。用兵用得好,可以恢复领土主权,用兵用不好,不仅收不回领土,还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甚至领土尽失。
 
   清代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曾经深刻解读“用药如用兵”这一理念,他是这样说的。
 
   圣人用来保全人民生命的方法,是以谷物作为身体养料,以果品作为辅助食品,以肉食作为滋补饮食,以蔬菜作为充实之物,对于药物则用它来治病。
 
   因此,即使是甘草、人参,滥用误用也会给身体带来危害,也就是说补药也是能成为毒药的。以古人为例,一般喜欢服食丹药的人,必然要患大病,这就好比作战时喜欢逞英豪的人,一定有大祸一样。
 
   所以,建立军队为的是驱除强暴的敌人,不得已才能兴兵;设置药物为的是治疗疾病,也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能运用。所以,用药和用兵的道理是一样的。
 
   说起疾病对于身体的害处,小病会耗损人的精气,大病会伤害人的生命,这种严重的情况好比身体中一个敌对的国家一样。如果需要用药材的偏性来调理脏腑的偏亢,就必须要充分了解药物的属性与身体的状况,知己知彼,运用多种方法来控制病邪、调理身体,然后才不会有丧失生命的忧愁。
 
   对于不断发展的病邪来说,先占领病邪尚未到达的地方,这就好比是切断敌方的重要去路的做法;对于来势迅猛的病邪,就要赶紧保护体内没有致病的部位,这就好比是严守自己险要阵地的方法。
 
   如果一个人有积食,因消化不良而生病,那么首先要消除积食,这就好比烧掉敌方的军需物质;如果病人还有其他的旧疾,就一定要防止新旧病斜的合并,这就好比干掉敌人在我方的内应。
 
   辨明药物在哪一脏腑经络发挥效用,就会有的放矢,不会滥用药物,这就是擒贼先擒王;充分了解疾病的寒热之性,并用反法医治,这就好比军事上的离间之计。
 
   一种病如果分散攻治,就好比让敌方前后不能互相救援,其战斗力就会消弱,自然可以以少胜多;几种病症如果综合治疗,就好比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敌人的要害,使敌人各自离散,失去统帅,那么敌人便会全线溃败。
 
   如果疾病正在发展,就要避其锋芒,内守元气,这好比军事上的以逸待劳;如果病邪正在衰退,则宜将剩勇追穷寇,再增加精锐药物,以彻底祛除病根。
 
   对于邪气在身、体质虚弱的人,攻治不可过分,要以性味平和的药物为主,以峻厉的药作为辅助,好比一个国家,当经济衰落、民生凋敝的时候,不可以耗尽民力;对于体质较好病人,如果病邪入侵,那么攻治必须及时,可以性味峻厉的药物为主,以平和的药物搭配,这就如同国富民强之时,但有犯我国威者,虽远必诛。
 
   当然,此外,药材选择一定要适当,如同兵械必须精良;准时待发,即用药要符合时间规律;中医八法的运用要合理,如同排兵布阵要严整。
 
   总之,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之中其实也有包含了治病养生的方法。
 
   用药如用兵,似乎这种理念只是对于医生有用,但其实对于身体的调养同样应该遵循上述“用兵”的方法,药食之中大有学问,对于身体的许多情况,自己是最了解的,如果平时的饮食也多借鉴一些用药补偏的方法,那么不待药物发兵,膳食便巩固了健康的边防。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善用兵者,动则腾于九天之上,静则藏于九之地下。悉敌利弊,避其锋芒攻其倦怠。用药亦如此。人之有生,皆秉胃气所托,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太原也。食入于胃磨其糜烂,受成于小肠化为气血循经络濡养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设肝火横逆犯胃,胃中空虚颗粒难下,精神倦怠,无力言语,舌淡无苔,脉像参差不齐,此乃胃气衰败之征兆。若不先救胃气,而强行泻肝火以平内乱,人虽幸不死与死期不远矣!故善用药者,即使沉重难治之亦可妙手回春,不善用药者,虽平淡之品亦能害人,任医者不可不察也! 用药之道贵在精细得当,药之效与不效全在医之下起分量或病家煎煮之法。中病既止后以血肉有情之品调其气血始能有益。今之任医者,皆为利所惑,视人命如儿戏。但凡遇一证,胡乱随症开药;草管人命不了了之,如此以一己之私欲牟利百姓于指掌之间,害人无穷,其人可耻之极!
 
     清代名医徐大椿有一篇著名的《用药如用兵论》,他说:“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明朝的名医张景岳更是按照“兵法”的模式,把中医的药方排出了《古方八阵》和《新方八阵》,摆出了一副领兵打仗的阵势。《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临床开方用药,就像领兵打仗一样,既要了解敌情,又要了解自己兵的特点,才能百战百胜。
 
     中国古代作战是非常讲究阵法即作战队形的,称之为“布阵””。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克敌制胜。
 
     一首好的方剂就是一个好的阵法,例如,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组成结构不但都很严密,而且立意明确,疗效显著,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医临床处方的常用方剂。其中有一首“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头痛、身痛、无汗,咳嗽气喘等症的处方。这个处方药物组成也很简单,只有四味药,但是配伍得当。按照中医理论,外感风寒以后,人体肌表收紧,汗孔闭塞,所以出现恶寒无汗等症状;中医还有“肺主皮毛”的说法,认为只有肌表汗孔开闭正常,肺气才能宣畅,现在肌表收紧,肺气不得宣畅所以出现咳嗽气喘等症。麻黄汤用麻黄作为主将,中药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同时用桂枝作为副将,桂枝具有“解肌”的作用,什么叫“解肌”?通俗一点说就是将收紧的肌表解散开。麻黄发汗,桂枝帮助它把收紧的肌表解散开,相互配合,一下子汗就出来了。有打主攻的有打配合的,这样的阵法怎能不奏效?假如只是把像麻黄一样的发汗药都开在处方里,却单单没有桂枝的配合,就不一定取得应有的效果,这就是中医处方的妙处。   
 
    中医处方的神妙之处不仅仅在药,还在于用药的剂量。确定哪味药用多少就像打仗部署兵力一样,打头阵的用多少兵力,打掩护的用多少兵力,搞接应的用多少兵力,都必须仔细斟酌。用兵只有周密部署才能取得胜利。中药组方也要周密筹划,一有颠倒,结果与目标就相去甚远,甚至截然不同,中医师处方的水平主要表现在此。有的人开处方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要发汗,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具有发汗作用的中药排了一大堆,药方很大但没有主次,最后只能是“事半功倍”。打仗兵不在多而在精,处方用药也是一样的。
 
     中医处方用药时,还要认真分析敌情(病情),一下子能够消灭敌人用什么药,一下子不能完全消灭敌人有该怎么办。中医素有不能“闭门流寇”,“要给病邪以出路”的说法。如果病邪势力很强,我们用攻逐驱邪的药物,就要非常注意不能闭门流寇,就像一个贼人进入室内,我们是把他关在屋里与其搏斗好呢,还是把他赶出去好呢?在屋里打,贼人“困兽犹斗”拼命反抗,一定会把屋里的坛坛罐罐打烂,即使把贼人打死了,家里也会弄得破烂不堪。如果开开门窗,给贼人以出路,一经打斗,贼人夺路而逃,家里也就安宁了。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有人吃了中药以后,虽然病减轻了一些,但感到全身不适,甚至变生他病,很可能就是因为“闭门流寇”造成的。为了“给病邪以出路”,在攻逐驱邪的方剂中,中医常常要加一些利尿的药或通大便的药,是为了使病邪从排尿或者从排大便中得以出路,这也是中医处方的妙处。
 
    一首好的方剂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歌,诗歌优美是因为有和谐的韵律和整齐的对仗,方剂的优美在于它的君臣佐使各司其属,队列整齐,组成药物的寒温和五味协调,可不是简单地把中药一开列就是治病的处方。

上一篇:三九灸是天灸疗法 重在防治冬病

下一篇:龚廷贤辨证治王妃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