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胃肠病>胃炎>正文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中药方胃炎消汤

胃炎消汤辅助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食滞胃肠证的临床观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是指因感染Hp引起的反复胃脘疼痛、痞满、嗳气、反酸、食欲不佳等症状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儿童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Hp属于革兰阴性微需氧性杆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感染易发生在儿童期[1],若治疗不当,可终身携带[2]。目前,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为一线治疗方案,但随着Hp耐药性逐渐增加,其根治率下降[3]。中医药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疗效良好,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且长期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4]。本研究观察胃炎消汤辅助治疗小儿Hp感染相关性胃炎食滞胃肠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牡丹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10.1±2.5)岁,平均病程(7.4±1.9)个月。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11.2±3.9)岁,平均病程(6.7±2.4)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1901)。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拟定[5]。胃脘部疼痛持续4周以上,可有腹胀、呕吐、恶心反酸、嗳气等表现;辅助检查:13C尿素呼气试验(UBT)(+),血清Hp-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②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胃炎(修订)》中食滞胃肠证的辨证标准拟定[6]。脘腹胀满,疼痛拒按,进食后痛甚,嗳腐吞酸,口气臭秽,不思乳食,恶心呕吐,吐物酸臭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泻下酸臭,大便不爽,夜卧不安,舌红,苔厚腻或苔厚微黄,脉实有力或脉滑。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6~14岁;参与研究前1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益生菌、中药等治疗;患儿家长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有心脑血管、肺、肝、肾功能损害者;精神病患儿;依从性差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31)口服,每次按0.6 mg/kg给药,每日1次;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044605)口服,每次按30 mg/kg给药,每日3次;克拉霉素干混悬剂(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50)口服,每次按15 mg/kg给药,每日两次。治疗14 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胃炎消汤治疗。处方:薏苡仁15 g, 茯苓、黄连片各12 g, 莱菔子、枳实、姜黄、山楂、麦芽、鸡内金各10 g, 柴胡8 g, 连翘6 g, 姜半夏5 g。每日1剂,水煎取汁100 mL,分两次口服,每次50 mL。治疗14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照《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制定中医证候分级评分标准,症状包括胃痛、腹胀、恶心反酸、食欲不振按病情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为0、2、4、6分[7]。②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UBT(-);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5%~<95%,UBT(-);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少50%~<75%,UBT(-);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UBT(+),中医证候积分减少<50%。③Hp转阴率。治疗后进行UBT检测,UBT超基准值(DOB值)0~4为阴性,>4为阳性。④Hp转阳率。针对已经转阴的患者,停药1个月后进行UBT检测,统计Hp转阳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胃痛、腹胀、恶心反酸、食欲不振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胃痛、腹胀、恶心反酸、食欲不振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食滞胃肠证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时间 胃痛积分 腹胀积分 恶心反酸积分 食欲不振积分
观察组 40 治疗前 5.42±1.25 5.40±1.80 4.43±0.98 4.55±1.32
治疗后 1.25±0.55△▲ 2.11±0.87△▲ 2.14±0.46△▲ 2.18±0.38△▲
对照组 40 治疗前 5.13±1.35 5.23±1.15 4.20±1.13 4.47±1.46
治疗后 2.67±0.65△ 3.62±0.96△ 3.45±0.85△ 3.65±1.5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食滞胃肠证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0 23(57.5)▲ 7(17.5) 6(15.0) 4(10.0) 36(90.0)▲
对照组 40 14(35.0) 10(25.0) 8(20.0) 8(20.0) 32(8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Hp转阴率比较
观察组Hp转阴35例,转阴率为87.5%(35/40);对照组Hp转阴25例,转阴率为62.5%(25/40)。两组患儿Hp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Hp转阳率比较
停药1个月后,观察组Hp转阳3例,转阳率为8.6%(3/35);对照组Hp转阳3例,转阳率为12.0%(3/25)。两组治疗后Hp转阴患儿停药1个月后的Hp转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4 讨论
儿童是受Hp侵袭的高危人群,儿童感染Hp后可直接影响其成年期的身体健康[8]。Hp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缺铁性贫血、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哮喘、糖尿病等胃肠道外疾病,其中Hp感染所致的儿童慢性胃炎发病机制可能与定植损害、炎症和介导免疫反应、胃酸分泌过多等有关[9]。治疗该病的一线方案主要是标准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过敏性、耐药性、年龄限制,以及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对CYP2C19基因代谢的影响、铋剂沉积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疗效,降低安全性。研究显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辅助治疗更加安全有效[10]。
 
Hp感染相关性胃炎归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诸多医家对该病有独到的认识及治疗方法,如余德钊教授因人因地制宜,结合慢性胃炎患儿的生理特点及岭南的气候特点,重视湿热病邪致病,临床从肺脾论治,收效显著[11];陈黎[12]认为小儿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病机为湿热互结中焦,阻遏气机,治疗主张从不同层面分治湿热,宣畅脾胃气机,常用方剂为半夏泻心汤、王氏连朴饮、葛根黄芩黄连汤等;李宏贵等[13]发现,采用苏神方治疗小儿Hp感染相关性胃炎,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笔者认为,小儿Hp感染相关性胃炎属于慢性疾病,病机为外毒久客中焦,损伤正气,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久之容易食滞胃肠,出现脾胃疾病。在治疗上笔者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治以健脾消食、解毒消痞,应用自拟胃炎消汤以改善胃胀、胃痛等临床症状。方中茯苓健脾安神、利水渗湿,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和胃消痞,两药一补一泻,共为君药。莱菔子善消谷面之积,山楂善消肉食油腻之品,麦芽善消米、面、薯、芋之积,鸡内金运脾健胃消食,枳实破气除痞、消食导滞,姜黄破血行气、通络止痛。以上6味共为臣药,以助茯苓健脾消食,助黄连行气通络除痞。姜半夏温中降逆止呕,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柴胡疏肝解郁,以解土虚木乘。此三药共为佐药,以防疾病传变。全方消食导滞,和胃降逆,加入连翘以清郁热、散滞结,佐治消降太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姜黄中含有的酚类成分可使Hp尿素酶失活,Hp无法分解尿素产生氨气(NH3)及在胃酸过度的酸性环境中生存,Hp浆膜表面过度酸化及细胞内酸化,分解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酶,使细菌无法合成ATP[14];黄连抑制Hp的效果较好,对Hp高度敏感[4];莱菔子具有抗菌、增加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的作用、抑制小鼠胃排空的作用等[15];枳实对胃肠平滑肌呈现出双重功能,既能兴奋胃肠,使之蠕动增强,又有降低肠平滑肌张力和解痉的作用[16]。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做胃炎消汤的药理实验,以明确胃炎消汤成分对Hp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儿胃痛、腹胀、恶心反酸、食欲不振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Hp转阴率及停药1个月后的Hp转阳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以上结果提示采用胃炎消汤辅助治疗小儿Hp感染相关性胃炎食滞胃肠证疗效较好,可以更好地改善患儿胃痛、腹胀、恶心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提高Hp转阴率,降低停药后Hp转阳率,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患儿依从性差,胃镜检查不能普及,无法记录患儿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出更多抗Hp效果显著的中药,以扩宽治疗Hp的用药范围,并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探讨治疗Hp的起效机制。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殷齐辉 韩静 王芳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

上一篇:糜烂性胃炎 常用中药方煎服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