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胃肠病>胃炎>正文

张声生从胆胃相关论治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指胆汁流入十二指肠,与含有溶血磷脂酰胆碱、胰酶的十二指肠液混合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的炎症性疾病,又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BRG属于“胃脘痛”“胆瘅”“痞满”“呕胆”等范畴,其病机为胆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胆气挟胆汁上逆侵犯胃腑,致胃失和降,病位在胃,其因在胆。
 
岐黄学者张声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治疗BRG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张声生在胆胃相关的基础上,指出胆胃不和是BRG重要病机,临证可从胆胃论治,治疗屡获良效。笔者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张声生从胆胃相关论治BRG的经验浅析如下。
 
治疗经验
 
顾护胃气贯穿治疗始终。张声生深受李东垣等补土派学术思想的影响,遣方用药均以顾护胃气为本。《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为热中论》云:“悉言人以胃气为本。”张声生遵前贤论述,在BRG的治疗中尤注重益气和胃,培土以扶木,若脾胃虚弱,胃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则胆失所养,胆汁固摄无权,上溢犯胃,故张声生认为顾护胃气应贯穿治疗始终,利胆同时不忘投益气补中之品,实脾胃防止木传也,常选用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同时加用旋覆花、代赭石、竹茹等,既能通降胆胃之气,又能行气防止过用滋腻碍胃,愈补愈滞。张声生对口苦伴见四肢发热、扪之烙手者,选用补中益气汤以甘温除热,或升阳散火汤益气健脾胃,同时发散阴火。
 
利胆和胃是BRG的基本治则。根据BRG胆胃不和的病机特点,张声生提出“利胆和胃”的总治则,并因气郁、火郁、痰火、湿热等病理状态的不同,临床治疗中有所侧重。
 
胆气郁滞,胃失和降者治宜理气解郁,疏胆和胃。胆气郁滞,胃失和降为临床常见病机,临证常见胃痛胃胀等症状因情绪而诱发,同时伴有情志抑郁、喜叹息、嗳气泛恶等症状,治宜理气解郁,疏胆和胃,张声生方选四逆散合越鞠丸加减,通过疏畅少阳胆腑郁气,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以及脾胃运化功能,其中四逆散以柴胡为君,专入胆经,《本草经解》言“柴胡轻清,升达胆气……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辅以白芍,防止柴胡疏散太过,越鞠丸则为治疗诸郁之要方,旨在理气解郁,其门人戴思恭也指出:“郁病多在中焦,六郁例药,诚得其要。”同时加用郁金、木香、青皮等味均入胆经,可理气利胆,具有协同增效之用,且研究发现郁金、木香、青皮均能促进胆汁分泌。若气郁痰阻于咽喉见梅核气者,加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胆气郁滞,胃失和降者,治宜理气解郁,疏胆和胃。胆气郁滞,胃失和降为临床常见病机,临证常见胃痛胃胀等症状因情绪而诱发,同时伴有情志抑郁、喜叹息、嗳气泛恶等症状,治宜理气解郁,疏胆和胃,张声生方选四逆散合越鞠丸加减,通过疏畅少阳胆腑郁气来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以及脾胃运化功能,其中四逆散以柴胡为君,专入胆经,《本草经解》言“柴胡轻清,升达胆气……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辅以白芍防止柴胡疏散太过,越鞠丸则为治疗诸郁之要方,旨在理气解郁。
 
胆火内盛,熏灼胃土者,治宜清泻火热,凉胆和胃。若胆火内盛,胆汁失疏,熏灼胃土,胃失和降。症见口苦咽干、胸胁或胃脘灼痛、恶心呕吐、反酸、大便干结等,常用大柴胡汤加减,既能清泻胆热、疏利少阳枢机,又能兼泻阳明热结,若胃气不足,胆失所养则虚,不能内涵相火,虚火上炎,症见口苦常伴失眠、多梦、易惊等,遵张元素“胆:虚火补之”之论,补胆以治虚火,张声生方选《圣济总录》之泄热益胆汤,以人参、茯神、炙甘草补益胆胃,黄芩、苦参清泻少阳,少佐官桂引火归原,使浮越之相火归位。
 
痰火内扰,胆胃失降者,治宜清热化痰,清胆和胃。痰火内生,蕴胆则胆汁疏泄失职,上溢至胃则见口苦,犯胃则致胃失和降胃脘灼痛、恶心呕吐等;此外,痰火易上蒙清窍,故常见急躁易怒、头晕头胀、心烦失眠等症,此时应清热化痰,张声生常在柴芩温胆汤的基础上加石菖蒲、胆南星、郁金等豁痰利气之品。柴芩温胆汤旨在清热化痰,其中柴胡宣散胆火,透邪外达,黄芩主入胆经,清泄胆腑之火,二者相合,意在平抑胆火之亢盛;温胆汤旨在理气化痰、利胆和胃;加石菖蒲、胆南星、郁金增强化痰行气之力。
 
湿热内蕴,阻滞气机者,治宜清热利湿,泄胆和胃。湿热内蕴,阻滞气机为后世医家认为BRG的重要病机,症见口苦或伴咽干,胃脘胀满,身重,纳呆,或皮肤发黄,便溏,舌红苔黄厚腻。张声生认为应以清利胆胃湿热为主,湿热去则胆汁得疏,气机得畅,常选蒿芩清胆汤或龙胆泻肝汤合清中汤加减,加玉米须、金钱草等增强清利胆腑湿热之力;玉米须味甘性平,入胆经,长于清利肝胆、利尿通淋,使胆腑湿热从小便而去;金钱草性微寒,主归胆经,功善清利少阳湿热,研究证明其利胆作用显著。若湿热日久不化,耗气伤阴,致胃阴不足,可兼见胃部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症,因胃喜润恶燥,当加用甘寒凉润之品,张声生首选益胃汤加减,胃阴足则胃阳升,阳气得以腐熟水谷,水谷化可促进胃气和降,同时兼以清热化湿,谨防再伤胃阴。
 
典型医案
 
患者,女,62岁。初诊日期:2019年7月24日。诉胃脘灼痛10余年,加重1个月。现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10余年前因和丈夫吵架后出现胃脘灼痛,伴反酸、口苦等症状,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经过促进胃动力、抑酸等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但停药后症状容易复发。1个月前再次因生气后症状加重,再次行胃镜检查提示:(2019年6月2日)BRG,Hp(-)。刻见胃脘灼痛、胀满,于情绪波动后加重,反酸、嗳气频,口苦,咽喉痰阻,量少质黏难咯,食欲欠佳,眠差多梦,大便2日1行,质干,小便调。舌红苔黄腻,脉沉滑。
 
诊断:(痰火内扰,胆胃失降型)胃脘痛(西医称为BRG)。
 
治法:清热化痰,泄胆和胃。
 
药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柴胡6g,黄芩10g,清半夏9g,竹茹10g,枳实10g,陈皮10g,党参15g,生白术30g,茯苓10g,三七面3g(冲服),栀子10g,石菖蒲10g,郁金10g,元胡10g,瓦楞子25g,瓜蒌25g,槟榔10g。上方14剂,每日1剂。
 
8月21日二诊:因未能及时挂号,患者自行继服上方14剂,就诊诉胃痛胃胀、反酸等症状较前好转,口苦痰黏消失,大便通畅,仍嗳气、眠差,舌淡红苔白,脉沉略滑。上方去栀子、瓜蒌、槟榔,加旋覆花10g,代赭石10g。上方14剂,每日1剂,早晚饭后服用。
 
9月18日三诊:患者共服上方28剂,诉偶有失眠,其余诸症基本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上方加百合30g,继服14剂。嘱患者适当运动,调畅情志,避免食用酸甜辛辣等食物。3个月后随诊,患者诉失眠已愈,胃痛胃胀、反酸口苦等症状未复发。
 
按本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生气,可致肝胆失于疏泄,郁而化火,胆火内生则见口苦,胃脘灼痛、胀满于生气后加重;火旺炼液成痰,痰火上扰清窍则见眠差多梦,滞于咽喉则见痰黏难咯;痰火犯胃,木旺乘土,脾胃健运失常,气机升降失司则反酸、嗳气、胃痛胃胀;舌红苔黄腻,脉沉滑均为痰火内生之征象。方选柴芩温胆汤加减,以抑木扶土,理气化痰。柴芩温胆汤之柴胡、黄芩清泄胆火,利胆祛湿,配伍栀子加强泄胆之力,郁金、石菖蒲化痰利气,此为抑木之治;半夏降逆和胃,竹茹清化胆火,陈皮燥湿化痰,三者合用,清胆和胃并举,泄火化痰共施,标本兼顾;配伍瓦楞子加强制酸之力;党参、白术、茯苓相合成四君子汤补中益气,健脾祛湿,实脾胃防止木传也,兼顾生痰之源,配伍枳实调畅中焦滞气,此为扶土之举;患者大便偏干,重用生白术健脾益气通便,配伍瓜蒌润肠通便,槟榔调畅大肠滞气。二诊时大便通畅,仍有嗳气、眠差,此时痰火已清,胆胃不和、气机逆乱独存,故去栀子、瓜蒌、槟榔,加用旋覆花、代赭石,取旋覆代赭汤之意,和胃降逆,兼以和胆。三诊时偶有失眠,加用百合养心安神,以助睡眠。(罗晔 吴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高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上一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中医的独到见解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