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学者朱明军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朱明军在内科急症、心血管病、老年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其益气温阳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介绍于下。
病因病机
朱明军认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脉迟、头晕、心悸、胸闷、乏力、喜温恶寒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学之脉迟症、心悸、眩晕、胸痹等范畴,病情严重者引起的阿-斯综合征,则属于厥症范畴。本病最大特点是迟脉,故中医切诊在对病窦综合征诊断中应为四诊之首。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朱明军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阳虚、气虚,标实是阴寒、痰浊、瘀血,阳虚和气虚是病窦综合征发病的病理基础。本病病位虽在心,但与脾、肾关系密切。心主血脉即血液运行环流不息,全赖心气的推动,若心气虚,心阳不定,则血脉瘀而不通,脉鼓动无力,则见迟、缓、结脉。脾为后天之本,心气要靠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来濡养,若脾气虚,脾阳不足,生化乏源,心失所养,即可导致心气虚,心阳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藏元阴元阳,元阴可濡养五脏六腑,元阳对脏腑可起温煦生化作用。所以肾虚可导致心气虚,心阳不足。如《读医随笔》所言:“气发源于心,取资于脾,根藏于肾,气一虚诸脏受伐。”
辨治思路与方药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本虚是阳虚、气虚,标实是阴寒、痰浊、瘀血,朱明军认为益气温阳法是治疗的总治则。其治疗基础方为:红参、熟附子、桂枝、生甘草。朱明军临床上将病窦综合征分为三证。
心阳气虚证临床常见如心悸惊惕不安,气短乏力,头晕目眩,动则尤甚,面色㿠白,形寒喜暖,精神倦怠,或胸闷作痛,舌质淡,苔薄白,脉迟或结代。常用方药红参8g,熟附子30g(先煎1小时),桂枝15g,生甘草10g,水煎服。
心脾阳虚证临床常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头晕昏沉,四肢不温,腹胀,食少,便溏,或下肢浮肿,舌质淡胖有痕,苔白脉迟或沉细。常用方药:红参10g,熟附子25g(先煎1小时),桂枝15g,生甘草12g。水煎服。
心肾阳虚证临床常见如心悸,气喘,肢逆冷,头晕或晕厥,易自汗出,腰膝酸软,健忘,尿频多,或周身水肿,舌质淡胖,苔白多津,脉沉迟散乱。常用方药:红参10g,熟附子(先煎2小时)50g,桂枝20g,生甘草15g,生麻黄3g,细辛5g,干姜10g。水煎服。若心悸、气短乏力,动则尤甚等气虚症状明显者加黄芪30g;若胸部刺痛或闷痛或牵及肩背、上肢、口唇青紫,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者为心血瘀阻,选加川芎15g,赤芍15g,丹参30g,红花12g,檀香12g,三七粉(冲)2g;若形体肥胖,胸脘痞满,舌苔白腻,脉迟滑或弦者为挟有痰湿,加全瓜蒌15g,薤白15g,半夏12g;若口苦、苔黄腻为有痰热,选加黄连9g;若见心悸,五心烦热,口苦,舌质红,苔少津者,为阴阳俱虚,选加麦冬15g,沙参15g,玉竹15g,黄精15g;若病程较长,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畅者为肝气失调,选加百合30g,柴胡10g,枳壳12g。
典型医案
张某,女,64岁。因胸闷,心前区疼痛,甚则晕厥,伴头晕反复发作1年余于2007年12月就诊。入院症见:发作性心前区闷痛,阵发性头晕,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纳眠差,二便正常。查体:舌质有瘀斑,苔白,脉沉细。呼吸18次/分钟,脉搏44次/分钟,体温36.8℃,血压120/70mmHg。两肺(-),心率44次/分钟,律齐,第一心音低钝,无杂音,腹(-),双下肢轻度指陷性水肿。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间断性ST段压低改变,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阿托品试验阳性。由于经济原因,病人拒绝安装起搏器,仅要求内科保守治疗。
诊断:(心肾阳虚,瘀血阻滞型)胸痹(西医称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治则:益气活血,温阳通脉。
方药:红参10g,熟附子(先煎2小时)50g,桂枝20g,生甘草15g,麻黄3g,细辛5g,干姜10g,当归15g,川芎10g,丹参20g,葶苈子15g。服上药15剂后,诸症好转,心率62次/分钟。
患者自行要求出院,出院后继服上药,巩固疗效。(张建民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