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所致眼底疾病,已成为工作年龄人群失明首要病因。目前我国DR患病率约为24.7%~37.5%,并且随着病程延长,患病率愈高,病情愈严重,致盲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岐黄学者谢春光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临床疗效卓著,善于病证结合,专病专方,尤善于内分泌疾病。笔者有幸随师临证,以诊治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为例,介绍谢春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证经验与特色。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消渴”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病位主要在肺、胃、肾。《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有云:“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亏热淫而已。”肺胃肾三脏腑相互影响,阴虚燥热互为因果,阴虚则燥热愈甚,燥热甚则阴愈虚。消渴日久,阴损及阳,阳虚气化无力,初而致气阴两虚,久则阴阳俱虚。消渴迁延日久,则变证百出。《儒门事亲·三消论》篇言:“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疿之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河间六书·宣明论方·消渴总论》曰:三消一证,“故可变为雀目或内障”。历代中医文献并未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明确描述,现代将其命名为“消渴目病”。
谢春光认为,消渴的基本病机演变规律是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消渴日久发生变证消渴目病,其基本病机不仅局限于阴虚燥热,多已随消渴病机进展,表现出气阴两伤。久病多瘀,消渴阴虚火旺,燥热内盛,煎熬机体阴血津液而成瘀血;日久气虚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血液留滞而瘀阻。久病入络,目中络脉众多,且纤细幽深,最易受瘀血影响。目络瘀阻,在眼部表现为微血管瘤;瘀滞目络,血不循经,或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表现为眼底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因此,NPDR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气阴两虚为本,络脉瘀阻为标。现代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阴两虚兼血瘀,与谢春光经验一致。
临证经验
关于辨证论治,谢春光认为:NPDR病情多较轻、较缓,早期应重视全身基础疾病,辨治多以全身情况为主,眼部表现为辅。后期则重视目病局部表现。
根据NPDR基本病因病机,尤其是针对消渴目病之“虚”与“瘀”核心环节,谢春光独创参芪复方,功可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重在治疗消渴日久之气阴两虚,兼顾消渴目病之络脉瘀阻。方中包含人参、黄芪、生地黄、山茱萸、山药、天花粉、丹参、制大黄8味中药。其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共为君药,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生地黄滋阴壮水,肾、肝、脾“三阴并补”,天花粉清泄肺胃,共为臣药,滋肾养阴,兼清热凉血,无滋补之品产生的滋腻之弊。本证热与瘀互结,佐以丹参、大黄活血散瘀、清热凉血。全剂配合,标本兼顾,寒温并用,共奏养阴益气活血之功。目前普遍认为NPDR是多个病理阶段并存的眼底疾病,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实验研究证实,参芪复方能够降低GK大鼠血管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和升高HO-1蛋白表达,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对血管的损伤,能降低GK大鼠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减少NFK-B基因的表达和活化,对糖尿病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谢春光强调辨证施治与专病专方结合。参芪复方是治疗NPDR的基础方剂,亦根据临床中患者个体差异,随症加减,灵活应用。
在临床应用中,谢春光治疗NPDR,在参芪复方的基础上,考虑患者病程日久,多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兼有肢体麻木等症状,加用红花,增强活血化瘀之功效。配伍玄参、麦冬,合方中生地黄,即增液汤,滋阴增液,兼以养阴凉血,改善患者口干舌燥、大便秘结之症状。四川地区气候潮湿,民众多喜食辛辣之品,辛辣易助热助火,谢春光临证灵活运筹、慎用人参,《本草正》有云:“阴虚而火不盛者,自当用参为君;若阴虚而火稍盛者,但可用参为佐;若阴虚而火大盛者,则诚有暂忌人参,而唯用纯甘壮水之剂。”加用石膏、黄连,清泄肺胃之热,除烦止渴。配以知母滋阴润燥,清热泻火,五味子滋肾敛阴生津,同天花粉配合,增强滋阴润燥、生津止渴功效,如玉液汤。加用地骨皮,与生地、天花粉合用,对于消渴尿多者,既能泄热邪而止烦渴,又能泄肾经浮火而止虚火牙痛。
随着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谢春光认为,对于糖尿病并发症NPDR的治疗,重视基础疾病在其并发症中的重要影响,强调治疗以基础疾病为主,强调严格控制血糖应贯穿治疗始终。消渴日久,由消渴产生的变证,基本病因病机为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虚火煎熬津液,血瘀痰凝,是以瘀血始终贯穿糖尿病并发症始终。其治疗强调以养阴益气活血为基础,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灵活辨证,加减施治,收效颇佳。参芪复方益气养阴活血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自然进程。谢春光将其作为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基础方,疗效可靠,便于推广。(廖婷婷 黄群 张传涛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