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呼吸内科>哮喘>正文

哮喘治疗思路 两则验案对比探讨

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工作,学验颇丰,善治温热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在临床中强调新感伏邪致病,治疗多于少阳三焦切入,取法多遵叶、吴,用药轻灵不滞,这在其治疗外感热病和肺系疾病中体现充分。现选取孔光一治疗哮喘方面的两则验案进行对比探讨,以反映其治疗思路。
 
医案一
 
许某,女,11岁。2009年3月3日来诊。诉喘发1周,初低热,痰黄,鼻不利,咽红大,痒痛。4岁始喘,新生儿肺炎,脉细弦滑,苔薄黄尖红,隐点。输液服激素两天。处方:前胡、桔梗、僵蚕、菊花、浙贝、车前子(包)、赤芍各10g,黄芩8g,半夏9g,玄参、连翘、麦冬各15g,陈皮6g,射干、苏子、苏梗各5g,4剂。
 
3月6日二诊:服药效好,不喘,咽微痛,便略稀,停服激素。原方去射干,加茯苓15g,4剂。
 
3月17日三诊:汗多不喘,去浙贝,加川贝(打)5g,南沙参10g,去苏子、苏梗,10剂。
 
按此例喘自幼年,见证是热郁于内,此次喘发是外感所引发。痰黄,鼻不利,痒痛,苔薄黄尖红,隐点,是见痰热郁闭之象。咽喉红大欠利,正是喘发关键之地,故治以宣肺利咽化痰。前胡、桔梗可宣利肺气,僵蚕、射干、苏子梗、半夏、麦冬可调中利咽化痰,以开肺气之闭郁;麦冬合黄芩、连翘、菊花、浙贝清润相合,治内伏之热,并车前子之分利导郁热下达而去,致上下分消之功;全方取义宣上、调中、渗下,所针对是伏热,所调理在恢复肺胃肃降之职。当明确此喘发是以郁热为内因,外感引动而作。而以咽喉为关键,是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所谓“喉主天气”,当以清宣为要;“咽主地气”,是以润降为功。治疗着重肺胃即合升降之义也,气机顺畅,喘自止也。故治疗用药针对性强,效果明显。二诊不喘减去射干,增茯苓健脾化饮,是培土生金之义。三诊见汗多是肺气不足,气阴有损,表气不固也。故以川贝易浙贝,去苏子、苏梗,加南沙参,是增益肺化痰之功,减宣发清热之力,针对痰热一去,虚象继显,随证治之。寥寥数味之变化,药量之增损,治疗之重心已变也。治经三诊,病情稳定,效果显著。
 
医案二
 
辛某,男,53岁。2010年1月11日初诊。主诉哮喘10余年,夜重,少吸烟则减,冬寒花粉季易犯。日饮酒一斤半,吃肉,饮茶多,便软,尿黄,皮肤挠则起疹,脚热夜露。常年服氨茶碱喷剂,脉弦略数,尺弱,舌中后白。处方:半夏、赤芍、僵蚕、黄芩、白术、车前子(包)各10g,陈皮8g,肉桂、干姜各3g,黄柏15g,知母、款冬花各6g,麦冬20g,细辛2g,茯苓15g,苏子、五味子、甘草各5g。先7剂,继服共19剂。
 
3月19号二诊:冬喘少发,未用西药,鼻不畅,白涕,痰减,便可尿黄,脉弦,舌根腻。处方:前胡、桔梗、半夏、僵蚕、黄芩、白术、车前子(包)、南沙参、北沙参、连翘、厚朴各10g,黄柏、茯苓、赤芍各15g,知母、陈皮、苏子梗(各)6g,肉桂3g,麦冬20g,甘草5g,10剂。
 
按此例患者哮喘冬春易犯,西药不离其身,病位在肺,十分明确,然合脉症而参,病机是本于脾肾不足,痰饮内停,聚于肺而关乎胃,责其饮酒、嗜茶、吃肉,浊湿内生,气机壅滞,可生痰助热,故治以温肾运脾,理肺化饮。半夏、陈皮、干姜、茯苓、白术以健脾和胃消痰之源,合苏子、肉桂、细辛、款冬花、僵蚕可温肾助肺而化饮;甘草、五味子、麦冬、知母可滋阴液而益肺体,合黄芩、赤芍亦有清热之效,下取黄柏并车前子苦泻清利,利下助上,安肾气,抑相火,达虚实相兼之治。此着重温化,三焦同治。孔光一认为:“卫气源于下焦,资充于中焦,而宣发于上焦。”这种思想在此例治疗中体现较为充分。再诊时温化之效既显,当逢春升之令,去姜、辛、五味等辛温助火之品,而增南北沙参,合麦冬、甘草、知母,既益肺体,又和少阳之火;并及连翘、黄芩、赤芍其清和之力益显,下合黄柏、车前子,协以肉桂之温,成相佐之治。针对痰饮以运脾宣肺为要,仍遵前法,而增以前胡、桔梗、厚朴,力虽不逮于姜、辛,而宣化正符合于节令。彼以温通,此以宣达,是应天时、合脉证,随机而化裁。
 
讨论
 
肺主气,司呼吸,主治节,与外界相通;又肺为娇脏,易受不良刺激。故每值春秋交季气候变化较大之际,哮喘多发,各类人群都可见到。孔光一在治疗哮喘时多不会选择成方套药,而是切实从脉证出发,根据患者的实际,来进行辨证施治。以上两例同患喘病,而病机实有不同。一者为儿童,一者是中年。少年儿童,因其脏腑未充,形体未键,肺气薄弱,腠理疏松,一遇外邪,容易发病。又加之儿童多郁火食积,或反复感咳,感邪致伏,逢诱因引动。肺失清肃之性,宣降之能失司,则易发为哮喘。故孔光一在治疗儿童哮喘时强调外感伏邪互为引触,治疗多取轻清通达,化痰清热,着重宣肺和胃,后期增以调脾之力;对于中老年人,下元已虚,故在治喘时当考虑肾气之本。所谓“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也”。故在第二例病案中,孔光一关注痰饮为患,责之肺脾及肾而治,温肾运脾以化痰饮之源,宣肺利咽,以扶肺体之用,达标本同求治之。其治疗之层次较前者深入,此是由病患年龄与体质所决定的,结合病机和发病过程,此两例有新感引触和痰饮内蓄为患之不同,在治疗自当表里分治。(李杭洲 宋萌 肖相如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厚朴麻黄汤:脉浮咳喘此方当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