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把残留的尾骨看成是“猿猴遗产”,认为它没有一点用处。其实,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实,人的尾骨对维持身体平衡、保护脊柱、固定内脏位置及正常排便、弯腰等有重要作用。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王秀萍提醒,特别是中老年朋友,一旦尾骨出现了问题,往往会导致内脏下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排便异常和老年痴呆等。
近日采访王秀萍博士时了解到,人的尾骨由三至五节椎骨退化形成,是脊柱尾端,可起到保护脊椎和对骨盆肌 (可支撑人体内脏)的固定作用。另外,尾骨前分布着奇神经节,尾骨受损会导致脊柱疾病以及内脏下垂、功能失调,反射性引起内脏功能的紊乱。祖国经络学说认为,尾骨端有足少阳经筋的分支结聚,尾骨下是人体“阳脉之海”督脉的起点—长强穴,尾骨的损伤极易引起未老先衰。
王博士说,随着年龄增大,尾骨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加上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尾骨,如坐姿不良、坐椅不合适、长时间坐位以及盆腔淤血、排便异常等病症,都会压迫骶尾骨部,出现慢性劳损。据统计,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中,习惯性便秘、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痴呆、失眠、胃下垂、子宫下垂、尿潴留等与尾骨损伤有关。近年出现的“电视病”、“家庭主妇综合征”等,也都与尾骨慢性损伤有关。
医学临床观察发现,尾骨损伤后一般会出现下列症状:坐下时尾骨部位有疼痛感,腰部常感坠胀酸痛,并伴有头晕目眩、脸上色素沉着、性功能减退、血压异常、泄泻、便秘等。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改变损害尾骨的不良生活习惯,并采取有效的尾骨护理措施,以防由此诱发多种老年疾病。
翘尾骨
模仿磕头跪拜的动作,可使尾骨的关节、肌肉、韧带在有节奏的伸缩中得到锻炼,使尾骨得到充分的气血供应。在地上铺一块毯子,跪拜时身体要放松,向下磕头时深吸气,使劲翘起尾骨,起身时慢慢呼气,这样反复做 10遍。每日1次,需持之以恒。
摆尾骨
摆尾骨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路扭屁股。尾骨上附着一些韧带及部分臀大肌,扭动屁股可有效地带动八运动,有利于增强尾骨功能。每日晚饭后散步刻意扭动屁股,并尽量使胯部扭到极限角度,扭动速度需放慢,以免闪腰,每次20分钟即可。
挺尾骨
挺尾骨也叫“小燕飞”,这个姿势可增强尾骨本身的坚韧度。床上俯卧,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上也离开床面,可以感觉尾骨也随着向上挺,这样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此为1 个周期,一般每次做5个周期,每日早晚各1次。
推尾骨
每晚睡觉前,右手的食、中指并拢,自尾骨下面的长强穴(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沿尾骶骨直向上推至腰椎,共推50 次;接着按相反的方向再推50 次,坚持1个月以上。此法不仅可促进尾骨及督脉的气血运行,还可以对肠道起到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消除便秘,也可缓解腹泻。若慢性腹泻,从长强穴向上推100次;便秘者则从腰椎向下推100次。
温尾骨
由于尾骨在督脉上,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海,早上是阳气生发之时,此时通过热敷尾骨可助人体阳气生发,阳气足则抵抗力强,百病不生。早上俯卧,用热水袋敷尾骨20分钟,通过热传导促使督脉气血运行和阳气生发。腰部酸困者用热盐敷效果更佳,将粗盐100克装入布袋,置于微波炉中加热后敷于尾骨上 (为避免烫伤,最好在尾骨上先铺一块毛巾)。热敷尾骨每天1 次.连敷2个月。
捏尾骨
脊柱两侧有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现代研究证实,捏尾脊可刺激人体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防治多种老年性疾病。俯卧,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通过家人用两手拇指不D、食指沿着脊柱的两旁把皮提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提捏到颈椎部,重复3—5 遍。每次捏尾脊5分钟,早晨起床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
按足跟腱
在跟腱内侧凹陷处.有一个穴位叫大钟穴,可联络肾经气血。中医认为肾主骨,通过按揉足跟腱的大钟穴,可刺激肾经经气,肾经气血流注于尾骨则尾骨得到很好的滋养,百病不生。用右手大拇指按压左足的大钟穴,持续5分钟,然后换手按压另一侧5分钟。每天1次,连按3周。
吃猪尾巴
尾骨即退化了的尾巴,中医讲究以形补形,所以食用猪尾巴可补益尾骨。猪尾由皮质和骨节组成,皮多胶质重。将猪尾连尾椎骨一道熬汤食用,隔天 1次,可改善腰酸背痛,预防骨质疏松,长期坚持则可延缓尾骨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