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民族医药>正文

民族医药奇葩——侗族医药

侗族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侗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侗族医药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使用药用生物资源、矿物资源方面创造、积累的,依靠口传方式传承的用于维护健康以及预防、诊断、改善或治疗身心疾病,以侗族文化固有的、可解释的或不可解释的理论、信仰和经验为基础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的总和。侗族医药是具有自己独特诊疗方法方药的一门民族医药体系,天、地、气、水、人五位一体是他的核心学术思想。由于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侗族医药文化没有文字记载,主要靠口传心授,有关医学的文献资料和文字记载很少,很多侗族医药瑰宝濒临消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民族医药高度重视,在50年代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侗族医药也和其他民族医药一样,曾掀起挖掘民族民间医药、献方献宝等热潮,由于种种原因,只是留于形式,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系统整理,因此,成果不大为了发掘和保护这一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弘扬和传播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侗族医药文化。近年来,一大批有识之士积极地投身入研究侗族医药的工作中,并取得很大成果,使长期 “养在深闺人未识” 的这朵在民族医药百花园中的奇葩,正在向外绽放。

2003年,由湖南通道、广西三江、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部分民族医药工作者和医学专家建议,组建成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族医药专家委员会”,经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研究同意,于 2003年9月24日行文批准成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族医药专家委员会”。侗族医药专委会成立后,侗族医药研究工作得以迅速发展,主要成绩如下。

1.学术活动非常活跃,于2004年10月在湖南通道、2007年9 月在广西三江、2009 年9月在贵州天柱、 2011年10月在湖南怀化共成功地主持召开了四届全国性的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共到会1200余人次,收到论文1318篇,推荐至国家级杂志发表 377篇。

2.科研成果硕果累累,由萧成纹等人完成的“侗族医药文献整理与临床应用” 课题获怀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由龙运光、袁涛忠、王政、杨晓琼等研究的“枫荷除痹液的研制及临床观察”获黔东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贵州省科技厅、卫生厅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给黔东南民族医药研究所的有关侗族医药的课题研究,在这些课题工作中,曾获贵州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黔东南州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四等奖2项。

3.侗族医学专著全面丰收,八年来,共出版专著8本,即龙运光、萧成纹、吴国勇、邓星煌主编的《中国侗族医药》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成纹编著的《侗族医药探秘》由岳麓书社出版,吴国生、陆中午等编著的《侗药大观》由民族出版社出版,龙文忠、张果果、曾向东等编著的《侗乡药膳》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龙运光、袁涛忠主编的《侗族常用药物图鉴》和《侗族药物方剂学》由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邓星煌、萧成纹等编著的《湖南世居少数民族医药宝典》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吴国勇主编的《广西三江侗族医药调查研究资料汇编》也已完成初稿。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族医药专家委员会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对侗族医药深入调查研究,挖掘整理,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他们先后收集 600多万字的侗族医药资料,经过整理,去伪存真,最后编纂出 100余万字的《中国侗族医药》巨著,这是目前一部最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的侗族医药专著,也是侗族医药的小百科全书。在取得巨大成绩面前,侗族医药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表示,在党和国家民族医药政策的指引下,将继续努力,计划今后编纂侗医系列专著,使侗医能早日纳入高等教育计划,培养出高素质的侗族医药专家队伍,为侗族医药的发展与传承贡献力量。

上一篇:雷火灸 迅速“灸”走疾病

下一篇:呕吐腹泻 捏脊通经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