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民族医药>正文

天冷艾炷灸祛寒邪

冬季,人们经常受到寒邪侵袭。寒邪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使全身或局部出现一系列的寒象。如寒邪侵犯肌表,则出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状;寒邪损伤脾胃,则致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肺脏受寒,则表现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寒邪伤肾,则出现腰膝冷痛、尿清、水肿等。感受以上寒邪时用艾炷灸一下,可以缓解病情的发展。艾炷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或垫上姜、蒜等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与艾条灸相比有着更好的温阳、祛寒作用。

艾炷是用艾绒制成的上尖下平的圆锥状艾团。大艾炷高约l厘米,炷底直径约1厘米,可燃烧3~5分钟;中艾炷是大艾炷的一半./J、艾炷如麦粒。制作时将艾绒放在桌面上,用拇、食、中三指一边捏一边旋,捏得越结实越好,如果松散,则燃烧不均匀。每灸1个艾炷称为1 壮,艾炷燃尽,除去艾灰,再更换新艾炷,一般每次施灸少则 1~3壮,多则数十壮。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上葱、姜、蒜、附子等。在操作时多采用间接灸,因此法火力温和,既可避免灸伤皮肤,又可发挥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具有特殊的疗效。祛寒作用好。

隔姜灸将鲜姜切成厚 3~4毫米的片,用针在中间扎数个小孔。放在患病部位或穴位上。再把艾炷放到姜片上点燃进行施灸。如果感觉灼痛,可将姜片稍提起。然后重新放下,灸至肌肤内感觉温热、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肺、脾、胃经,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毒。生姜与艾灸配合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治疗风寒感冒,灸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风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每穴灸5壮,每天1次,连续灸3天。治疗风寒湿痹,灸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关元(腹正中线,脐下3寸),每穴灸5壮,隔日1次,7次为1疗程。

隔蒜灸 分为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隔蒜片灸是用独头大蒜切成3毫米厚的薄片,用针在蒜片中间扎数个小孔,放在患处或穴位上,再放上中、小艾炷点燃施灸,每灸3壮更换蒜片1次,再继续灸治。隔蒜泥灸是取新鲜大蒜适量,捣成泥状,放在穴位或患处,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次灸到局部皮肤泛红为度。大蒜味辛,性温,入脾、肺、胃经,既能暖脾胃、解毒、除寒湿,又有消肿、化积、止痛作用。治疗寒邪犯胃导致的胃痛,灸中脘(腹正中线,脐上4寸)、神阙(肚脐正中)。每次灸6壮.每日1 次,5天为1疗程。 (邹明文)

上一篇:刮痧时要背风

下一篇:“滚药包”祛寒通络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