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吴滨江[本杰明•吴(BEN WU)](1957—),男,教授、主任医师、注册中医师、注册针灸师、注册骨疗师;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长、国际吴氏头部推拿疗法研究会会长/创始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非政府机构)执行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非政府机构)主席团执委、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医针灸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吴氏头部推拿疗法》专著,现有英、匈、中3种文字出版;参编第2版《针灸大成校释》;独创吴氏头部推拿疗法﹐并向全球推广,在海外已渐成学派。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市场同临床一样,通过市场经济,在西方世界的教育领域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海外中医针灸教育初始于20世纪80年代,基本成形于21世纪初的前10年间,经历约25年,已获得所在国的承认。
未来的20或50年后,海外中医针灸教育市场将如何发展?会是什么样子?第一代海外华人可以读、写、听、说中文;第二代多数只能听;第三或四代较少可以使用母语了。海外“中医针灸”发展是否也会存在这样的规律?若干年后“中医针灸”是否仍然可执海外教育市场之牛耳?这些都需要对现在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的特点和未来战略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的十大特点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的特点主要在于培养目标、历史形成、立法、教师队伍、生源、办学体制等均与中国中医药院校教育不同。
1培养目标不同:
临床医师之专才与个体执业医师之通才 中国中医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多数会去省、市、区级医院或社区医院及诊所工作,比较专一地从事医疗专业工作,其他管理工作基本上由所在的医院单位承担;故培养目标是“临床医疗专业人才”。
海外中医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基本上都要独立执业经营中医针灸诊所,或先去诊所工作一段时间而后仍要创办自己的诊所,鲜有在医院做中医针灸者;不仅要成为“医疗专业人才”,而且要成为“管理人才”,如诊所的选址、市场的开拓、财务的管理、诊所的经营、法律纠纷的处理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将面临独立开诊的许多管理事情。
在相同学时内,培养独立执业的“通才”较“专才”要难许多;但毕业工作后,“通才”适应力较强、存活及成功率较高。
2历史形成不同: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全球各地发展的不平衡 以师承面授为主的中医教育形式,同中医发展史一样,己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医高等院校教育主要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中专—大专—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形式发展至今;虽有60年的历史,重点发展是“文革”后高考恢复至今的40年,参照西医系统而建立的中医学士、硕士、博士教育。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同其发展史类似,可大致分为萌芽、发展、成熟3个阶段。
萌芽期为从华人移民将中医针灸带到所在国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而掀起的世界针灸热,此阶段主要以唐人街内的中草药店或海鲜店“坐堂中医师”的师承家传为主。
发展期为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海外中医教育呈现雏形,以培训班形式为主的夜校及周末班;随着海外中医针灸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效益样板作用,海外中医教育市场需求暴增。20世纪90年代中下期及21纪初,大小不等的中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成熟期以所在国中医针灸立法为标志;经过20年左右的市场淘汰及立法规管,中医院校数目回落趋于正常,并以全日制为主,以所在国语言教学为特点,其教学质量及办学规模都明显提高,逐渐达到所在国本地大专或本科的要求;因海外中医院校基本为民营机构,多可颁发中医针灸学历证书,而少有学位证书。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己实现立法的国家,属于海外中医针灸教育市场较为成熟的市场;但其发展也不平衡,例如美国除加利福尼亚州有中医师头衔外,其余的州均是只有针灸师头衔;入学需要有2年以上的大学教育,学习3年毕业后可获硕士文凭,但其3年学时数较比中国5年本科学士数少一些。
在加拿大,卑诗、安大略、阿尔波塔、魁北克及纽纷兰省5个主要省份占人口88%,虽已有立法,但只有卑诗及安大略省的中医和针灸同时立法,其余仅是针灸单项立法;而且,只有卑诗省已颁发高级中医师的医生头衔,安大略省现暂未颁发。
总之,海外中医教育是中国中医教育发展史的延伸和集约缩影。用百年时间走过国内千年师承教育的阶段,又用20多年时间追赶新中国成立后60年的中医高等教育。借助中医发源地母体原创知识的力量和海外拓荒者艰辛拼搏,在西方世界的教育领域舞台,开辟了一片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的新天地。因全球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海外中医教育发展不平衡,有些英联邦移民国家已经基本上成型,有些欧、亚国家仍在发展,有些非洲国家才刚刚起步,但海外中医教育事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3海外立法不同:
迫使海外中医针灸师返璞归真于中医的原生态 20世纪70年代(1972年始),乘中美恢复邦交之契机,大批国医使者们走出国门,奔赴世界各国,为西方民众送去了东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医针灸;经过40多年,中医针灸已深入到西方,并被发扬光大。
在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百年之后,东方文化的中医针灸已深深植根于西方世界;这也许是历史无形之手,在为东西方文化进行阴阳平衡。
所在国的中医针灸立法是行业成熟的标志。但海外中医针灸立法,不允许中医工作者从事西医诊疗,只能从事中医,这迫使海外中医针灸师返璞归真于中医的原生态。如何从“经典”中吸取营养、如何发挥“中医针灸”的特色等,是我们海外中医针灸教育者和工作者的共同面临课题,即“海外纯中医”的发展道路;历史似乎在为曾经在百年前打断的中国纯中医的发展,建立“海外纯中医”的侧支循环,并放在世界的舞台上考验传统中医的魅力,这是历史的机遇和挑战!
4教师队伍不同:
不同的教育背景可使学生形成多维性思考 在北美中医针灸院校中,教授中医针灸部分的教师主要来自中国,也有早年留学中国的欧美教师,近年来不少院校增加了部分毕业生补充师资,现代医学部分的师资则来自当地医学院或医院。绝大部分的教师为兼职。一般用英文教学,少部分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教师的不同教育背景,可使学生形成多维性的思考。
中国培养的五年制毕业生,已经在海外中医针灸教育领域中服务多年,是海外中医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恢复高考后几年的毕业生是其骨干;而中国培养的五年制留学生,将在领导海外中医针灸教育改革和教材编译上起到重要作用。
5使用教材不同:
统编针灸专业主干课程是海外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 北美及各国均无统编的中医针灸教材,也没有对教材的特定要求;但中医针灸专业大都参考中国高等中医院校编译的教材,近年来海外也有一些较好的英文教材逐渐被主要选用;现代医学部分的教材则选用北美医学院其他专业所用的教材。组织统编针灸专业主干课程是海外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
6招生来源不同:
年龄偏大多学科的教育背景 北美中医针灸学生来源与大陆不同,其特点是:年龄偏大,女性居多,有其他专业背景,多数已有学士以上学位,其中也有博士、西医医生等高学位者。学生多学科的教育背景,为今后中医针灸的多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学生上课时间非常灵活,可选择全日,傍晚或周末上课,修满所需要学分即可毕业。他们多数还要打工,其专注性可能不够。
7学校体制不同:
私立学校为主的海外自由经济教育市场 目前,海外中医教育主要是以私立学校为主,遵循自由经济市场规律而运作;在西方医疗教育市场中,经艰苦努力开拓出一个新的教育市场。
因世界经济不景气,虽有些公立大学打算办中医教育,但需从现有紧张的资金中分出一杯羮,而易招致其他专业的反对,还有需层层审批及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海外私立中医针灸学校,在20多年的大浪淘沙后能够生存下来,都已具备管理及教学规模。私立学校较比公立学校少了些遇事繁杂的审批手续,灵活性较强,是海外中医针灸教育发展的主体。
8“规培”体制不同:
毕业后缺失“临床规培”直接进行市场“成活率”较低 中国大陆中医院校毕业生到医院报到后,首先要进行两年各科实习医师的培训;从2015年开始,要求3年的“临床规培”,才能成为正式的临床医生。
海外中医针灸院校毕业生,毕业后缺失“临床规培”的训练,而直接进入临床,其“生存(成活)率”会降低。海外中医针灸院校成功与否,不仅要看考试的成绩,更要看毕业生五年后在市场上的“存活率”还有多少?有些仅有25%~30%。
9教学形式不同:
学习方式将多元化发展 “读万巻书,行万里路”,随着IT的迅速发展,教学形式发生了改变,“行网络路,读(微信)群中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容之一。
远程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手机几乎可以立即找到所要临床数据,而改变原来需要死记硬背的信息;学生们可以仅记定义、大纲和泛读,而缩短学习时间,并将重点转移到技术操作如手法等实验课。
微信免费教育的崛起形成对正规教育的挑战,尤其在国外,微信获取较自由方便;许多流派、杂家盛行,对正规中医教育是一种冲击。
10业主成分不同:
随着华裔业主逐渐退去,纯中医针灸教育有可能淡化 随着海外中医教育市场的深入发展,要求团队协作、规模效益、多种经营等经济综合实力的体现;华裔业主将逐渐减少和退出该领域,如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医针灸高校联盟(CTCMASO)中的6所学院,华裔业主只占50%,有的省份及国家仅占20%~30%。北美(美国及加拿大)中医针灸学院的许多业主为犹太裔或日本及韩国裔。随着华裔业主逐渐退去,纯中医针灸教育有可能被淡化。业主可依其喜好及对专业的理解施加影响,有“东方医学”“五行针灸”等在一些院校中流行。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战略发展之思考
1海内外联手互补:
开拓海外中医教育的新天地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国内各中医院校陆续完成了新校区的扩建及大学更名等;未来的发展将主要是向外国际扩展,及向内部细化管理。
中医国际服务贸易及“一路一带”是中国的国策,与具有规模及实力的海外中医院校联手合作,是符合国家政策及打开国际市场最接地气的现实举措。
海外中医院校发展到今天也出现许多瓶颈,有很多专业问题无法借鉴西方教育的经验;需要与国内中医药大学共享教育资源,尤其是临床实习。
海内外联手互补,可使国内中医药大学拓展到海外,逐渐成为国际知名大学;海外中医院校得到国内大学的支持,将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强强联合,共同开拓海外中医教育的新天地。
2统编针灸主干课程:
执针坛之牛耳 由世界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牵头,正在进行了中医本科13门主干课程的英文统编教材的编译工作。
笔者提议世界针联应发挥优势,协调国内外中医针灸院校统编针灸主干课程,如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读;这是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的基础工程,益在百年,如能编译一套权威的针灸主干课程,以后可不断修订再版,将可继续执世界针坛之牛耳。
3毕业后再教育的合作:
类似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缺失“临床规培”的环节,但整年全职在中国受训规范化培训,对大多数毕业生是较困难的事情;可探讨采取1/3借助远程查房、典型病例讨论等教育手段,1/3在所在国由当地名中医指导,1/3到中国临床实习的方式进行住院医师的“规培”模式。
4继续教育的国际培训:
网络教学市场庞大 目前,在中医针灸已立法国家,针灸和中医专业课程都要求面授;但为保障已注册的针灸师中医师不断提升其质量,要求每年执业牌照续牌时,应完成与专业相关的继续教育一定学时,而这种继续教育可以是网络学习。
加拿大约有7000名注册针灸师和注册中医师、美国约有20,000多名,再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已中医针灸立法的国家约50,000多名;若扩大到尚未立法的英国,及使用英语的其他国家,中医针灸执业者,应100,000名以上;若以一般市场价$10/h,以最低培训要求10sh/年,其理论上的市场价应是10,000,000美元/年;如此庞大的市场,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能独自开发和经营!它需要海内外合作,国内需要海外当地市场,海外需要国内专业技术的分享和支持,大家共同开发这一有潜质的市场!
5国际市场的反馈:
掌握海外中医针灸市场发展脉搏和动向 应该利用海外中医兵团成员回国探亲等时机,主动邀请他(她)们介绍所在国中医针灸发展概况,及诊所开办、市场运营、当地医疗法规、洁针安全、国际针灸流派等,掌握国际中医针灸市场发展脉搏和动向。
6联合开展国际研讨会:
充分利用IT技术展开国际交流 海内外中医针灸教育组织应联合开展国际研讨会,以专题及演示为主,以中/小型现场为宜,着力开展远程实时参会的市场开发。
总之,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的发展无前人的经验可借鉴,需要我们总结以往的经验,分析当前的特点,预测未来的发展;让我们海内外中医针灸教育工作者们携手传承,共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