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民族医药>正文

崔公让治疗周围性面瘫案一则

全国名中医崔公让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崔公让从事中医药防治周围血管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崔公让不仅擅长诊治周围血管疾病,在周围性面瘫的诊治方面也有独到见解。
 
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本病以“虚”为本,正气卫外不固,而致外邪入侵面部经络,气血阻滞,经脉失养,以致肌肉弛缓不收,其中以“风邪”“寒邪”为首要病因。西医认为本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或因外伤、手术、面神经走行区病变引起面神经炎症、水肿、受压等引起,临床常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但治疗时间较长、花费较大、效果不理想。崔公让通过逆向思维,强调本病病机主要为两侧面部肌群不平衡,应注重局部治疗,创造性地通过穴位注射治疗本病。
 
患者,女,40岁,于2018年12月5日以“发现口角右侧偏斜、左眼睑闭合不全9天”为主诉来诊。9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角右侧偏斜,自觉左侧面部麻木不适,左眼睑闭合不全,刷牙、饮食漏水漏食,遂就诊于新郑市中医院,诊断为面神经麻痹(周围型),给予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七叶皂苷钠、牛痘疫苗提取物、血栓通,口服阿昔洛伟,配合外用针灸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说话、大笑时仍有口角明显左偏,遂来求诊。刻下症:神清,精神可,无头痛、恶心、眩晕,口角右侧偏斜,左侧皱眉、鼓腮、示齿无力,左侧面颊部肿胀感,左眼睑闭合不全,乳突后无压痛,刷牙饮食漏水漏食,舌味觉无明显减退,纳眠差,大便干结,小便正常。取10ml空针注射器抽吸0.9%氯化钠溶液9ml,地塞米松磷酸盐注射液1ml,于左侧第1颈椎横突、下颌角后上方1cm、颞肌咬合鼓动最坚硬部位分别注射药物。嘱患者避免面部受风受凉。
 
12月7日二诊:患者自诉鼓腮、吹口哨时口角㖞斜症状较前缓解。继续局部药物注射治疗以巩固疗效。
 
12月10日三诊:患者诉症状明显缓解,眼睛基本可正常闭合,稍有少许漏光,口角㖞斜基本恢复正常,皱眉时稍有额纹出现。继续局部药物注射治疗以巩固疗效,同时嘱患者回家后进行搓脸运动,以面部发热为宜,每日3次。
 
按面瘫俗称“吊线风”“歪嘴巴”“吊斜风”等。《灵枢·经筋》言:“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此十二经及受病之处也,非为病者也。及为病者,天之六气也。六气者何?风、暑、燥、湿、火、寒是也。”明确说明面瘫的外在病因。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补充了面瘫发病的内在因素。崔公让治疗周围性面瘫已有数十年的经验,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指出本病发于青少年至老年人多个阶段,其中以中年人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且多为单侧发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夏秋季节因患者长时间处于风扇及低温空调下,患病率有所增加,且与情绪过于激动也有一定关系。本病因面部肌群受到风邪、寒邪侵袭,导致一侧肌群痉挛或瘫痪,造成一侧面部肌肉牵拉过于紧张,两侧受力不平衡,肌群偏离中轴线位置,从而形成一侧面瘫。中医多以针灸配合中药辨证论治周围性面瘫,以补气养血、化痰祛湿、搜风通络为法进行全身治疗。崔公让通过逆向思维,采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诊病思路,运用西医解剖知识行局部穴位注射达到治疗目的。第一注射部位于第1颈椎横突处(完骨穴),在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该处布有枕小神经本干;第二注射部位位于下颌角后上方1cm(天容穴),此处为面神经分叉处,深层有面神经肌支、耳后动脉和枕动脉分支分布,并有颈内动脉、迷走神经本干经过;第三注射部位为颞肌咬合鼓动最坚硬部位(率谷穴),此处位于帽状腱膜中,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吻合支。0.9%氯化钠溶液渗透压与人体血液近似,可维持局部组织渗透压。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抗炎作用持久。两药合用,可以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同时给予局部组织肌肉一个良性刺激,促进痉挛的肌肉恢复正常。(董建 崔炎 王坤 徐潇 王志远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黄瑾明:丰富壮医学理论体系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