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界又称黄芪为黄耆,“耆”意为长者,由此可见黄芪在传统医药界的重要地位。
黄芪,味甘性温,有助卫气、固皮表、补中气、托疮毒、利小便、消水肿、升精气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说:“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益元气,壮脾胃,祛肌热,排脓止痛,活血生血……”黄芪是一味补气要药,不但可补全身之气,而且还善补肌表之气,为此,黄芪具有补血益气、固本止汗的功效。常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中气下陷而引发的内脏下垂,脾虚泄泻、气虚水肿、崩漏带下以及四肢乏力、久病衰弱、脾胃虚弱等。
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含有蔗糖、蛋白质、淀粉酶、核黄素、甜菜碱、胆碱、叶酸、葡萄糖醛酸,以及多种氨基酸、钙、磷、铁等矿物质和丰富的硒元素等成分。硒是维持人体健康、防病祛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生化分析证实硒是构成人体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物质,参与人体新陈代谢,有增进机体免疫机能和促进杀菌的作用,而且,对某些化学致癌物(如汞、镉、甲基汞等)有抵抗作用。
黄芪的应用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已不断拓宽:在抗菌作用方面,对链球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金色葡萄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在免疫功能方面,能有效地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有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功能与催化抗体形成的作用;在强心降压方面,能加强心脏的运作功能,有效地降低脑血管、冠状血管、肠血管的阻力,而对肾血管则有收缩作用;在增强代谢方面,能使机体细胞生长旺盛及延长其寿命。黄芪对于消灭体内自由基,抗衰老和预防癌变也有一定的作用,还广泛应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迁延性和活动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白细胞减少症、感冒、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等。
以黄芪为主体的中医方剂很多,如著名的十全大补汤(丸)、补中益气汤(丸)、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等。民间采用黄芪、党参、当归、枸杞、红枣煎汤在冬季服用,有健体强身滋补防病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黄芪的应用宜由医生在辨证原则下对症施药,不可自行盲目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