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病,俗称发痧,《伤寒杂病论》称之为“中暍”,表现为因高热出现头昏、恶心呕吐、心悸、乏力等一系列症状,江南一带的居民也把常温环境下头昏、乏力、心悸等一系列症状称为“黑痧”。此病一年四季皆可能发作,且随时随地发作,令患者痛苦不堪。当地民间常用手蘸水捏挤颈部肌群来拔痧治疗,拔后患者可感到头昏、乏力等症状好转,或以钝器压刮皮肤刮痧治疗,或用拔罐法治疗。如何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痧病,值得进一步探索。笔者曾跟师太仓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葛友庆,记录一例其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愈反复发痧30年患者验案,在此与同道分享。
患者女,72岁,2021年11月16日因“反复发痧30年”来诊。患者30年来反复出现头昏、头痛、背部疼痛等症,恶心不明显,每次发作后予刮痧治疗,治疗后症状消失。近来每月发痧5~6次,经年不息,纳可,便调,寐佳,舌红,苔白腻,脉濡。
诊断:痧病(风寒湿邪阻于三阳经)。
方用九味羌活汤加减:羌活10g,防风10g,细辛3g,苍术10g,白芷10g,川芎20g,蔓荆子10g,生葛根20g,藁本10g,陈皮10g,法半夏10g,白蒺藜10g,炙甘草5g。7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忌生冷、辛辣食物。
11月23日二诊:服药后诸症好转,头昏好转,舌红,苔白腻,脉弦。守原方加厚朴10g,炒薏苡仁20g。14剂,煎服法同前。
12月7日三诊:家属述3周内没有发痧,要求巩固治疗。予二诊方,14剂,煎服法同前。
6个月后随访:患者诉痧病未见发作。
按痧病,古来皆有,症状因人而异。本证为风寒湿侵袭三阳经络所致,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最易受风寒之邪侵扰。风邪为百病之长,寒邪收引,湿邪易滞阻经络,风寒湿三邪并侵太阳经卫气。卫气遇邪则奋起抗邪,卫强营弱,气机逆乱,上扰清阳,则头昏脑胀。病久易传足阳明胃经,扰动阳明经,而致恶心,甚则呕吐。或再传少阳经,则见心烦喜呕,不欲饮食。然三经之中以太阳经为主,故治疗时亦分经而论治。
九味羌活汤出自张元素《此事难知》,方中羌活味辛、苦,性温,入太阳经,擅解表寒,祛风湿,为君药;防风味甘、辛,性温,擅于祛风,亦能胜湿止痛,苍术善燥湿,又能祛风散寒,共为臣药;细辛、白芷、川芎俱能祛风散寒,葛根善升清阳,解项背几几之症,藁本、蔓荆子通经升阳,白蒺藜擅治风证,陈皮、半夏理气燥湿,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二诊中诸症虽减,然舌苔白腻,风寒渐清而湿气犹存,故加薏苡仁祛湿,加厚朴理气。
临证之时,辨其本末,究其因不过风寒湿邪阻经络,九味羌活汤开创分经合治之先河,治疗风寒湿邪所致三阳经郁滞之证多有应验。(徐军奇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金浪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