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感冒>正文

高热疾病 李湘云运用中医方治之

中医药治疗高热疾病临床上常用辛温(凉)解表、苦寒清热的方药来散热降温,但有时对于一些高热疑难症却难奏效,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李湘云认为,在治疗时应注重对高热类型的辨析,认真分析其发病机理,精准选择治疗法则。笔者现整理其一则医案如下,此医案釆用了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的“透热转气”法治疗高热,《温热论》指出“(热邪)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李湘云运用此法在治疗高热疾病中屡获显效。
 
罗某,女,31岁,2019年5月7日初诊。主诉:持续性高烧月余。既往史:患红斑狼疮5年。现病史:患者自觉身体恶寒,体温38.1°C,每天下午4点左右开始发烧,逐渐升高至41°C,持续至第二天早上10点左右,体温才开始逐渐下降,但仍在38.1°C上下徘徊,自服银翘片等药无效。曾前往武汉某医院住院治疗2周,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病变累及皮肤、关节、肺、胃、肾,接受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治疗后,体温始终未能恢复正常。出院后又至北京某医院住院治疗,仍未果,并多次因出现危象被开具病危通知书。刻下:神志清楚,精神差,心烦不宁,倦怠乏力,食欲差,面色黧黑,口干唇燥。舌红绛,脉细数。
 
诊断:水肿病(肾阴亏损)、暑温(热入营分)。
 
治法:清营养阴解毒,透热转气。
 
处方:水牛角30g,生地黄30g,玄参15g,麦冬12g,银花20g,连翘10g,竹叶心10g,黄连8g,丹参10g,地骨皮30g,青蒿9g,甘草5g。2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3次,每6小时1次,每次200ml。
 
5月9日二诊:服药2天后,高热发作时间推迟1小时发生,延至下午5时左右,体温微降,大便3天未排。守原方加大黄8g,嘱再服2剂,煎服法同前,隔天大便通,体温最高时仅为39.1°C,高热时间亦缩短,但觉心悸,疲乏,左下肢偶有短暂抽搐。
 
5月11日三诊:守二诊方去大黄,加蕲蛇1条、西洋参10g、五味子5g。2剂,煎服法同前,药后体温降至38.6°C,清晨时体温维持在38.1°C,精神好转,心悸和下肢抽搐感消除。
 
5月13日四诊:守一诊原方去水牛角,加石斛15g、芦根30g。7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药后体温恢复正常。
 
按《外感温热篇》中对卫气营血的辨证理论提出了精确的论述,对高热发病类型、病理机制、治疗法作出了明确的界定。高热发病机理是病邪外袭,卫气郁阻,肺气失宣。因卫气郁于机表,不得泄越则令机体发热,卫气郁阻则不能温润肌表而恶寒,因此发病初起卫分证的发热特征是发热恶寒同时发生。若病邪深入气分,疾病转甚,人体正气奋起抗邪,正盛邪盛,阳热亢奋则产生高热,以发热但不伴恶寒为特征。
 
本案高热延绵月余,疾病加重,病邪深入营分,泛用解表药发汗退热,或清热解毒降温,不但不能达到退热的目的,且会步入津伤液耗助热的困境。本案的病机是体内热邪炽盛,营阴受损,心神受扰。热邪炽盛,营阴受损,故高热持续不退,呈发热夜甚的特征。“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温热论》),“热入于营,舌色必绛”(《温热经纬》),故本案患者在高热的同时出现心烦、舌红绛的症状。高热身热夜甚、舌质红绛、心烦是临床辨证热入营分的关键依据。热邪入营,治疗时应用清营透热之法,即叶士所说:在凉血清热中加清营解毒透邪之品。
 
李湘云用水牛角、黄连清热,生地黄、玄参、麦冬、丹参养阴,银花、连翘、竹叶心透热转出气分而解,地骨皮、青蒿增强透热功效,甘草调和诸药。本案病情复杂,病势危重,洞察症候,精确辨证,遣方用药得当,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使病人转危为安。(李丹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新冠病毒感染 中医经验方药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