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生态环境自然,各类昆虫遍地孳生,其中不乏蚊子一类的吸血小虫。宋代欧阳修在“憎蚊”一诗中说蚊子:“虽微无奈众,惟小难防毒。”为了防止蚊子的祸害.人们采用了很多方法。
目前可以找到的有关人蚊“交战”的记录出现在麴氏高昌时期(公元497~ 640年)。考古人员在吐鲁番发现了一座该时期古墓:木棺上面距尸体高约二尺处,四角挂着像蚊帐‘样的东西。
挂香囊驱蚊。许多香囊中的药材也被认为是有驱蚊虫功效的,比如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薷、八角茴香、陈皮、柳丁皮、肉桂、丁香等。
燃香料驱蚊也历史久远。史籍记载,汉代有通过焚烧“月至香”以“避疫”的记载。烧香已从“与神明沟通”延展到“避疫”。香料随材质的变化,功能也在扩大,从而衍化出以“驱蚊”为目的的“蚊香”。蚊香出现的具体时间现在还不太清楚。根据宋代冒苏轼之名编写的《格物粗谈》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这应当是较早的“蚊香”。端午节人们除在门口插上艾草外,还常浸泡雄黄酒涂在身上,这样做有防止蚊子叮咬的作用。另外古人还采用“燃火绳”一法驱蚊,用一些晒干的野蒿等编织成草绳来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