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很多中老年朋友常感到疲劳困倦、口眼干燥、怕冷尿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还会血压、血糖升高。传统医学认为这是秋季阳衰阴盛,加上年纪大元气不足所致,称其为“多事之秋”。我国宫廷医学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彭建中教授认为,中老年朋友不妨借鉴我国宫廷养生按摩腋窝、国窝的方法,这对秋季防病治病和保健都大有益处。
笔者日前走访彭建中教授时了解到,我国清朝宫廷医学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按摩养生窝的理论和方法,并成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把腋窝、国窝等称为“八虚”,并认为“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意思是说,这些窝是人体五脏六腑真气充盈、汇聚的场所,用于传递和转换生命能量,作为气血的枢纽是决定生死的重要环节。宫廷医学非常重视对这些窝的锻炼,认为其能够培元固本、平衡阴阳、流通气血、疏调三焦,可以激发人体正气,达到祛散邪气、延年益寿的目的。现代医学证明,常按摩这些窝,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肠道疾病等老年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据清末头品顶戴花翎、总管御药房御药库、太医院院使(正院长)赵友琴的再传弟子彭建中教授介绍,慈禧常年患有“目疾”和消化系统疾病,又不遵医嘱喜食烤鸭等肥腻食物。每当慈禧出现不适都会按摩眼窝、腰窝、国窝等“养生窝”,常常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被称为宫廷养生“第一窝”。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些古老而有效的养生方法已逐渐被淡忘。因此,彭建中教授呼吁重视这一宝贵的传统医学成果,使其更好地为中老年朋友养生防病服务。
彭教授提醒,平时要注意这些窝的清洁和保暖,并根据自己的身体和防病需要,有针对性地刺激和锻炼不同的窝,以产生良好的养生效果。
降压安神第一窝: 眼窝是指眼眶之内的柔软区域。高血压及失眠均与阴阳平衡失调有关,多因肝肾阴虚、情志失调、肝郁化火所致。眼窝是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条经脉交会之处,对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医学也发现,眼窝处有特定自主神经分布,按摩眼窝可调节大脑功能,起到降低血压、镇静安眠的作用。
①轻闭双目,用食指的指腹在眼皮上分别顺时针、逆时针缓缓地旋转按摩各10次。②端坐凝神,先用力迅速地眨眼15—30秒,再紧闭双眼5秒,然后睁大双眼3~5秒,并将视线移至鼻尖处注视3—5秒。以上动作可反复进行6—8次。③双眼分别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环视运动6—8次,旋转的幅度要尽量大。
降血糖第一窝: 耳后窝为双侧耳垂后方的凹陷处。耳后窝深层分布有迷走神经,通过刺激可使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此外,按摩耳后窝还可激发三焦经之气,调气血、和营卫、降浊行瘀,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用双手拇指缓缓用力按压耳后窝,慢慢吐气,持续5秒再松手,如此反复按压10~15分钟,每天午饭和晚饭后半小时各按摩1次。
止咳利咽第一窝: 颈窝位于喉结下方,胸骨上凹陷处。刺激颈窝可暂时阻断局部周围神经的传导冲动,减弱神经系统对喉及呼吸道黏膜受刺激的兴奋性,从而使肌肉痉挛紧张度下降.发挥止咳平喘作用。因此,对中老年人咳嗽气喘、咽喉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防治中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要注意颈窝保暖,天凉最好穿高领服装。用食指的指腹按揉颈窝,每次100圈,一天3—4次,力度以微微酸痛为宜。也可取1/4片伤湿止痛膏贴在颈窝,一般半小时后即可感到咽部清爽,咳嗽、咽干、咽痛等不适随之缓解。
止痛第一窝: 锁骨窝即两侧锁骨上方的凹陷处。传统医学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疼痛的直接原因是气血痹阻。锁骨窝为足阳明经循行之处,并由此分布到心胸、两肋,向下连接,肝胆、三焦、膈肌。通过刺激锁骨窝可以疏通一身气血,起到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对胆绞痛、胃痛、胸痛以及颈肩部疼痛有效。此外,按压锁骨窝对耳鸣、颈椎病引起的手麻也有一定疗效。
发生疼痛时,端坐、眼前视,用双手拇指指甲缘,交叉按压两锁骨窝中点,压力由轻到重,逐渐加压,以感到酸、麻、胀为度。每次按压3分钟左右,间隔3分钟后可重复此动作,一般3次便可缓解疼痛。
保护心脏第一窝: 腋窝为上肢体与躯干所夹的部位。传统医学认为,心脏疾病多为气滞血瘀心脉痹阻、气血亏虚不能荣养心脏引发,腋窝乃宗气聚会之处,刺激腋窝可宽胸理气、开通闭塞、导引阴阳、调整气血,能够迅速改善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丰富的地方,常刺激此处对保护心脏、增强心功能大有益处。
清晨醒来仰卧在床上,左手四指并拢(大拇指除外)置于右腋窝内,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每20圈交换1次,共按摩200圈,再换右手以相同的方法按摩左侧腋窝。
治疗肛肠病第一窝: 腰窝位于腰部脊柱左右凹陷处,双手置于背后所接触部位即是。传统医学认为,肛肠疾病多为内蕴热毒、湿热下注凝滞气血所致。腰窝为大肠在体表的反射区,有泻火通便、清热利湿、畅达气血的功效,对于大便秘结、痔疮疼痛出血、脱肛等疗效显著。按摩腰窝还可使大肠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并促进肠蠕动增加排便,有利于直肠、肛门周围病损组织的修复,提高局部抗病能力。
①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窝处,稍停片刻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连续做50次,每天早晚各1次。②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腰窝处,每次5分钟左右。③迅速收缩、放松肛门周围肌肉,每次持续10秒,间隔10秒,连续做10次。
增强免疫力第一窝: 胭窝即双侧膝盖后方的凹陷处。刺激胭窝可以激发膀胱经经气,加强阳气对人体的护卫作用.增强免疫力。临床实践证明,刺激胭窝后血液里中性粒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数量上升.说明人体抗病能力明显提高,患病的风险明显下降。
①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国窝,一压一松为1次,连做18次。②两手握空拳,用拳背部有节奏地叩击胴窝,连做36次。③摩手至热,用两手掌面上下来回擦胴窝,连做36次。
也可常练太极蹲。双脚尖并拢,脚跟紧靠在一起,然后双膝弯曲,直到大腿与小腿紧贴在一起.经络穴位重叠、相互挤压,可使周身气血连成整体。再缓慢起立,然后闭上眼睛,会有一种身体微微摇晃的感觉,说明气血通畅、阳气布散体表,是理想状态。反复锻炼3分钟即可,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