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是糖尿病最常见合并症之一,调查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62.9%。脂代谢异常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是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原因。纠正脂代谢紊乱对降低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具有无明显不良反应、多靶点调节等优势。
岐黄学者徐云生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临床工作多年,擅长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的中医药辨治,现将其辨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的病机主要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高脂血症根据病因病机可归属于中医学痰浊、瘀血、湿阻等范畴。
徐云生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与饮食不当、肝肾阴虚、年老体虚等密切相关,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脾、肾,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肝肾亏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并常兼有气滞。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病机亦以本虚标实为特点。
肾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涉及五脏,病程较长,尤以肾虚为主。先天禀赋不足,或人过中年,饮食失养,或房劳过度,肾之精气损耗,滋养、封藏失职,精微物质不能正常转化利用,变生浊邪;肾阴不足,虚火灼伤津液,炼液为痰,膏脂留内;肾阳虚失于温煦,膏脂不化,遂成痰浊;肾气不足则影响水液代谢,水湿内蕴,化痰化浊成痰湿之体。膏脂蓄积体内,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进一步加重脾肾亏虚导致血脂异常。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与肾关系密切。从脏腑关系看,肾与心水火相济,心火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防止心火过亢;肾与肺金水相生,金为水之母,肺阴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肾与脾胃分别为先后天之本,先天温养后天,后天培育先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五脏在体各有所主,在窍各有所开,故病则变证丛生。从阴阳互根理论看,疾病初起阴虚多见,阴津不足,为虚热所灼,受损愈甚。肾为人体阴中之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水亏火竭,导致病情加剧。从气血津液看,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藏精,主津液气化。若肾脏亏虚,真阴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元阳不能蒸化水液,则精血无源,五脏干枯。从治未病理论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消渴病久,必致肾虚,固摄失权,精微外泄,虚者更虚,病情加重,且每多传变,本虚标实,易见合病。
痰浊、瘀血是重要的病理因素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多体态肥胖,肥人多痰,又因脾肾阳虚聚湿成痰。污秽浊脂留于血脉之中,使血液运行不畅,导致瘀血内生。肝脾调畅气机,若肝失调达,肝气久郁化热,影响胆汁分泌排泄,则聚湿成痰;或肝郁气滞,影响脾胃功能,腐熟水谷精微功能失调,则痰瘀阻滞脉络。疾病后期往往虚实夹杂,施补同时注意调理气机,疏肝行气,调畅中焦,气血出入有序,施以化痰、活血之法。
辨证论治
一般初期多以标实为主,病程较长或日久则多以本虚为主。标实则有痰浊、血瘀、气滞的不同。形胖体虚,腹膨满,胸闷纳呆,口吐痰涎,苔白腻,脉滑者多属痰浊;肢体麻木、疼痛,痛有定处,或肌肤甲错,舌暗,脉涩者,多属血瘀;而气滞则多有随情绪变化而加重的特点,症见胁肋胀痛,或胸闷嗳气,或纳食减少,舌苔薄白,脉弦。故本病的初期以祛邪为主,采用化痰、活血、理气等治法,后期以补虚为主,补肾法贯穿治疗全过程。徐云生常分以下四型辨治。
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赤盗汗,口燥咽干,失眠多梦,女子经少或经闭或不孕,男子遗精,舌红少苔,脉沉弦数。治以补肾填精,滋补肝肾。选用杞菊地黄丸化裁,药用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茯苓、泽泻、泽兰、牡丹皮、葛根、丹参、茵陈等。阴虚火旺明显者,可合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小便量多者可加益智仁补肾缩尿,气短乏力、纳呆者可佐以党参、茯苓益气健脾。
痰湿中阻症见形体肥胖,腹部胀大,身重乏力,头昏头沉,胸脘痞闷,纳呆腹胀,舌苔白腻,脉滑。治以化痰祛湿,健脾和胃。选用导痰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清半夏、天南星、生姜、陈皮、枳实、冬瓜皮、泽泻、茯苓、白术、决明子等。湿邪偏盛者,可加苍术、薏苡仁、车前子增强利湿之功;心烦少寐、纳少便秘,痰湿蕴结化热者,加竹茹、瓜蒌仁清热化痰;痰湿蕴久,见肢麻舌暗者,加当归、川芎、赤芍或合四物汤以活血。
血瘀脉络症见头晕肢麻,胸痞闷胀,甚则隐隐作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沉或弦滑。治以活血化瘀,通利经脉。选用丹参饮与加味四物汤化裁,药用丹参、砂仁、蒲黄、葛根、三七、水红花子、当归、川芎、赤芍、熟地黄、桃仁、郁金、泽泻。若兼口干、烦热、舌红、脉细弦者,加牡丹皮、栀子清热凉血;若腹中冷痛、喜暖、苔白、脉缓,可加肉桂、吴茱萸温经散寒。
肝郁气滞症见胁肋胀满隐痛,情志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肢体沉重,倦怠乏力,胃脘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消脾。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白芍、山楂、荷叶、薏苡仁、黄芪等。脘闷不舒、嗳气频作,肝气犯胃者,加旋覆花、赭石、清半夏和胃降逆;纳呆食少、腹胀者,佐以神曲、鸡内金消食化滞。
典型医案
患者,女,65岁,2016年11月2日初诊。患糖尿病史9年余,血脂升高7年,以糖脂控制不佳就诊。2016年10月29日查体糖化血红蛋白7.8%,空腹血糖8.30mmol/L,高密度脂蛋白0.81mmol/L,低密度脂蛋白4.42mmol/L,三酰甘油2.56mmol/L,总胆固醇7.66mmol/L。刻下见:腰膝酸软,右枕部疼痛,乏力,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失眠多梦,盗汗,纳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沉。
诊断:(肝肾阴虚、阴虚火旺型)消渴病(西医称为糖尿病)。
治则:益气健脾补肾,清热活血。
方药:生黄芪18g,熟地黄24g,山萸肉12g,枸杞子15g,茯苓9g,苍术15g,白术15g,山药12g,牡丹皮9g,泽泻9g,蒲黄12g,葛根15g,丹参30g,川芎15g,鬼箭羽30g,桑枝30g,甘草6g。7剂,水煎服。
11月9日二诊:服药后眼睛干涩缓解,右枕部仍痛,食欲近期下降,偶有腹胀。测空腹血糖7.70mmol/L。上方加荔枝核20g,骨碎补30g,厚朴9g。7剂,水煎服。
11月16日三诊:症状大减,嘱患者坚持服药,并适量运动,注意饮食搭配合理,保持心情舒畅。
3个月后四诊:糖化血红蛋白6.7%,空腹血糖5.46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2mmol/L,低密度脂蛋白2.82mmol/L,三酰甘油1.53mmol/L。遵从患者意见,不再服中药。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嘱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按徐云生认为本病除痰湿外,瘀血、气滞亦不少见。从肾虚立论,强调补肾,兼顾祛除痰湿、化瘀血、调气机。本病案中,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滋补真阴,茯苓、牡丹皮、泽泻渗湿浊、清虚热。患者右枕部疼痛、眼睛干涩,系瘀血阻络,故予蒲黄、葛根、丹参、川芎、鬼箭羽、桑枝活血通络,生黄芪益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此后,随证加减,终获良效。(孙继飞 山东现代学院 孙继高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王鸿庆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