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口腔科>正文

顽固性唇炎 标本兼治发挥中医药优势

顽固性唇炎以唇黏膜肿胀疼痛、糜烂、皲裂、脱屑,经多次治疗仍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女性。中医称“唇风”“口吻疮”“舔唇风”“唇湿”“驴嘴风”等。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日光、局部理化刺激、免疫、遗传、精神、环境、医源性等因素相关,近年来发病趋势渐增。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探索以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唇炎,但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
 
全国名中医张忠德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诸多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师多年,见诸多受唇炎烦扰多年的患者得以病情缓解,深感张忠德医术之精湛,现将张忠德治疗顽固性唇炎经验介绍如下。
 
辨证论治
 
在治疗顽固性唇炎时,张忠德强调,当根据患者证候特点“分阶段论治”,急则治标为主,缓则平五脏为要,标本兼顾,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急性加重期
 
唇部表现以红肿、焮热灼痛、伴渗液或渗血等为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张忠德以疏风清热、健脾化湿为主要治疗大法。常用药物为徐长卿、地肤子、防风、紫苏叶、乌梅、薏苡仁、紫草、赤芍等。徐长卿、地肤子散风祛湿止痒;防风、紫苏叶疏散外风,泄脾胃风热,且可引诸药上达于唇,紫苏叶兼能理气和中;乌梅酸收内风,生津润燥;薏苡仁清热健脾祛湿;紫草、赤芍清热凉血散瘀。临证中常据风湿热偏重情况灵活加减。若风偏重,则唇部脱皮、瘙痒甚,严重者可伴全身皮疹,加苦参、蛇床子、白鲜皮以祛风化湿止痒,“诸风之药,损人元气,而益其病故也”,在使用风药时,张忠德尤为谨慎,或短期暂时使用,或配伍养阴之药制其辛散温燥;若湿热偏重,则唇部黏膜肿胀、疼痛、渗液、渗血明显,甚则糜烂,纳差,大便黏腻,舌苔厚腻,加茯苓、陈皮、薏苡仁、白扁豆、木棉花等平和之品,以清热祛湿不败胃不耗津液;若火热偏重,则唇部红肿、疼痛、灼热为主,甚则糜烂、溃破,常伴口干、口苦、口臭,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等,加牡丹皮、生地黄、水牛角、紫草、连翘等以清热凉血。
 
张忠德喜用药对有:①防风、乌梅:防风,甘辛温,性升散,可祛周身之风,散上下之湿,祛阴阳之火,尤善疏散外风,发脾胃伏火,引诸药达唇;乌梅,酸涩,清凉生津,益胃敛肺。防风以升散祛风止痒为主,乌梅以酸敛肺胃为要。二药伍用,一散一收,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祛风、抗过敏、止痒之力增强。②紫草、连翘:紫草,苦寒,色紫,专入血分,长于清热凉血;连翘,苦、微寒,既能泄心火,又具透热转气之功。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两清,其功益彰。
 
慢性缓解期
 
唇部表现以干燥、脱屑、燥痒或燥裂等为主。《黄帝内经》提出未病先防、治病萌芽、既病防变。《脾胃论》谓:“盖脾胃不足,不同余脏,无定体故也;其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张忠德强调,病虽由脾胃起,却不应固守脾胃,此阶段当以平调五脏为则,“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治脾张忠德常从醒脾、健脾、补脾三步法着手,选用平和之品,既可祛风湿热、健脾补脾,又不滋腻温燥、耗损阴血、伤脾败胃。湿热内蕴,最易困脾,若脾胃湿热,选用砂仁、五指毛桃、布渣叶等醒脾解郁;脾醒则清阳之气得以升发,胃之降浊功能恢复,再以茯苓、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等健脾祛湿、斡旋中土;补脾当分补气、补阴,若脾气虚,常用山药、白术、甘草等健脾益气,若伴脾阴虚,常用黄精、太子参、山药等补脾之阴液。若伴饮食积滞,选用六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独脚金等消食化积,使胃气得降,助中土斡旋,复运枢机。若肝经火旺,选用野菊花、茵陈、郁金、丹皮等疏肝郁、清肝火、凉肝血;若肝血不足,可加当归、生地黄、制何首乌等以养血熄风;若肝肾阴虚,相火旺,则“病在上而求诸下”,选用龙骨、牡蛎、盐山萸肉等收敛相火,女贞子、白芍、桑椹等滋补肝肾;若心火盛,选用灯心草、连翘、炒黄连清心火、安神智;心阴血亏虚,选用酸枣仁、制远志、百合等养心安神;若肺热郁闭,选用桑白皮、桑叶、瓜蒌子以清肃肺气;若肺阴不足,常用麦冬、北沙参、百合等养肺阴。“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故病久伴各脏气虚者,当同时兼顾。
 
张忠德喜用药对有:茯苓、山药: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驱邪,又可扶正,除痰湿而益心脾,《世补斋医书》云:“茯苓一味,为治痰之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劫,湿也,茯苓又可行湿。”山药性甘平,能平补肺脾肾,《本草纲目》言:“益肾气,健脾胃”。二药伍用,一动一静,补中有泄,泄中有补,健脾化湿、和中健脾益彰。
 
典型医案
 
某男,8岁,2016年5月10日初诊。诉嘴唇反复红肿瘙痒7年余。7年前因嘴唇红肿瘙痒于多家医院就诊,使用激素软膏及抗过敏等药物可改善,但反复发作,每遇天气变化加重。症见唇部红肿瘙痒,干燥,皲裂,未见血痂,周身皮疹脱屑,口干,纳欠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白微厚,脉细数。
 
诊断:(脾虚湿蕴、血热生风型)唇风、瘾疹(西医称为剥脱性唇炎、特应性皮炎)。
 
治则:健脾祛湿,凉血祛风。
 
方药:乌梅15g,紫苏叶、防风、苦参、炒白术、徐长卿、地肤子各10g,紫草5g。共7剂。
 
5月17日二诊:唇部红肿、周身皮疹脱屑减退明显,嘴唇瘙痒缓解,无口干口苦,纳眠一般,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紫苏叶、防风;加麦芽、山药各10g。共7剂。
 
5月26日三诊:2日前因进食牛肉后唇部红肿、干燥、脱皮、瘙痒较前加重,周身皮疹瘙痒,舌红,苔微黄厚,脉细数。上方去麦芽、山药、炒白术,加白鲜皮、白术、茯苓、白扁豆、太子参各10g,薏苡仁15g。共7剂。
 
6月21日四诊:3日前感冒,现无喷嚏流涕,唇部及周身皮疹处无明显瘙痒,稍有干燥、脱屑,口干,舌尖红,苔微黄厚,脉细数。考虑肺中有热,于前方中去白鲜皮;加桑白皮、生地黄各10g。共7剂。后随访,患者自诉诸症缓解。(唐丽娟 张曈 金连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上一篇:舌痛症方药沙参麦冬汤化裁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