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首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国权行医60余年,精研《金匮要略》相关理论,临床擅用经方治杂病,疗效甚佳。笔者有幸跟师学医,现将验案三则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悬饮案
刘某,男,19岁,2023年5月26日初诊。主诉:结核性胸膜炎23天。刻下:患者2023年5月3日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现深呼吸则胸中不适或疼痛,右肩有伤痛感(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胸腔积液),或夜流口水,余可。舌边红,苔白厚,脉数。
诊断:悬饮(痰瘀结胸,肝肾阴虚,湿邪弥漫)。
治法:化痰散瘀,祛湿利水,滋补肝肾。
方用千金苇茎汤合一贯煎加味:桃仁10g,薏苡仁30g,冬瓜仁10g,芦根20g,生地黄15g,当归10g,炒川楝子8g,北沙参10g,麦冬10g,枸杞子15g,杏仁10g,白豆蔻8g,厚朴10g,玄参10g,焦山楂15g,山药15g,炒谷麦芽各15g。10剂,日1剂,每日3次。
6月10日二诊:肩痛消失,胸部较前舒适,积液减少,口水不明显。季节交替则皮肤发湿疹,洗澡后亦然,但旋即消失。舌红,苔薄白,脉略数。守上方加赤芍10g、苦参10g。10剂。
6月24日三诊:右肩颈疼痛,喜按,呼吸时右肋间疼,或失眠。舌边红,苔中白厚,脉数。嘱服毕上药后再诊。
7月2日四诊:近2天入睡稍难,或流口水。经复查仍有少量胸水。舌暗红,苔白,脉弦。守上方加炒白术10g、茯苓10g、炒酸枣仁15g。10剂。
上药尽剂后,于11月10日超声波复查,双侧胸腔未发现明显液性暗区。
按 患者胸中不适或痛,痛引右肩,超声检查见胸腔积液,症状虽与《金匮要略》“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之悬饮未完全相符,但肩上与胁下同为少阳经循行之所,恰与悬饮肝络不和、水饮停聚之病机相同,加之结核为有形痰瘀之邪,再参以舌脉,可知患者湿热浊邪弥漫三焦,且有阴虚内热之象。故陈国权以千金苇茎汤加杏仁、白豆蔻、薏苡仁,寓三仁汤之意,以治其痰瘀水湿之标,合用一贯煎以治其肝肾阴虚之本,又加山楂、二芽、山药顾护脾胃。全方标本兼顾,虚实共调,故药尽而病痊。
胸痹案
刘某,男,45岁,2023年12月7日初诊。主诉:左胸痛7天。刻下:7天前突发低烧(37.6℃),或轻微恶冷,头胀疼,胸片提示肺部炎症,用西药(药名不清)治疗后出现过敏,故寻求中医治疗。现依然轻微恶冷发热、头疼、咽痒,大便2~3日一行,夜尿2~3次或更多,口干而甜,不思水。舌红,苔微黄而腻,咽红,脉弦数。
诊断:胸痹(脾胃湿热,痰瘀相搏,外邪袭肺)。
治法:辛开苦降,除湿化瘀,解表祛邪。
方用半夏泻心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味:法半夏10g,黄连8g,干姜8g,黄芩25g,党参10g,大枣15g,炙甘草8g,桃仁10g,冬瓜仁10g,薏苡仁20g,芦根20g,玫瑰花10g,柴胡10g,板蓝根10g,鱼腥草15g,玄参10g,牛蒡子6g,蔓荆子6g,白芷8g,焦山楂15g。7剂,日1剂,每日3次。
2024年1月10日二诊:胸痛、低热、恶冷、头疼、咽痒俱失,大便每天一行,无夜尿,口甜减轻,有时思水。现或流清涕,大便略干,口干而苦,夜卧或醒来。舌红,有裂纹,苔白,稍厚,脉弦。改投一贯煎、甘草泻心汤合玄麦甘桔汤加味,以资巩固:生地黄15g,当归10g,炒川楝子8g,北沙参10g,麦冬20g,枸杞子15g,炙甘草15g,法半夏10g,黄连8g,干姜8g,黄芩22g,党参10g,大枣15g,柴胡10g,玄参10g,甘草6g,桔梗10g,白芷8g,炒白术10g,茯苓10g,炒谷麦芽各20g。7剂。
按 患者由外感引发胸痹,病在心肺,然而其尚有便秘、口甜、苔微黄而腻之症,故知其脾胃湿热。湿热中阻,则土不生金,卫气不行,易发表证;金气不利,反侮于心,故见胸痹。胸痹之病,多夹痰瘀,且口干不思水与“但欲漱水不欲咽”的瘀血之象相似。此案与《金匮要略》“阳微阴弦”之病机虽未尽然相同,但湿热痰瘀之邪亦为浊阴,上阻于心肺,则清阳不行,发为胸痹。因而陈国权以千金苇茎汤化痰散瘀治其心肺,半夏泻心汤清热祛湿,以恢复心肺之升降出入,则清阳得升,浊阴得降,再加柴胡、牛蒡子、蔓荆子、白芷以解表邪,加板蓝根、鱼腥草、玄参以清热利咽,故诸症可解。
崩漏案
杨某,女,32岁,2024年1月21日初诊。主诉:月经点滴不尽1个月。刻下:诉自2023年12月9日行经至12月14日净后,12月18日复行经至25日净,1月15日行经至今未尽,行经第一日量多,后点滴不尽,经色鲜红,无血块,白带正常。纳差,体重不易增加,寐可,二便调。久蹲后眼前发黑,经期乏力。舌红,苔白,脉沉。
诊断:崩漏(肝肾精亏,气血不足,冲任不固)。
治法: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固摄冲任。
方用温经汤加减:当归10g,炒白芍20g,桂枝6g,吴茱萸6g,炮姜8g,法半夏10g,牡丹皮10g,麦冬15g,党参20g,炙甘草8g,阿胶15g,生地黄15g,熟地黄20g,续断15g,茜草10g,炒二芽各15g,焦山楂15g,炒白扁豆10g。7剂,日1剂,每日3次。
1月28日二诊:诉服药后1日漏下即停,但服药3~4日后发口腔溃疡一处,溃疡处疼痛,纳一般,余可。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改投一贯煎合甘草泻心汤治口疮:生地黄15g,当归10g,炒川楝子8g,北沙参10g,麦冬10g,枸杞子15g,炙甘草12g,法半夏10g,黄连8g,炮姜8g,黄芩15g,党参15g,大枣15g,五倍子10g,芡实20g,山药15g,炒白扁豆10g,焦山楂15g。7剂。
按 《金匮要略》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指出妇人月经不调及闭经的常见三因,其虚寒之气搏结于下焦,最易引发经、带诸病。本案患者月经一月三行,且淋漓不尽,经色鲜红兼见乏力、脉沉之象,足证其冲任不固,气血亏虚,而肝肾为冲任之源,肝肾一虚,冲任失职,故固摄失权。陈国权据此用温经汤加熟地黄、续断以培肝肾之源,复冲任之职,则经脉气血自满。因阴血久耗,必有内热,故去川芎、加茜草以防其辛香燥烈。患者服药后即见效,却因内热而发口腔溃疡,继以甘草泻心汤治其急,以一贯煎固其本。(蒋富华 陈国权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