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药方>中药验方>正文

血虚发热案方用归脾汤加减

全国名中医孙伟正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中医理论渊博,临床经验丰富,临床过程中辨证治疗内伤发热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内伤发热验案3则介绍如下。
 
内伤发热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以低热为主,有时高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内伤发热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证候之虚实,但内伤发热属虚者居多,临证时可针对病情补益气血阴阳,以促进脏腑功能及阴阳平衡的恢复,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剂,以致耗气伤阴或伤败脾胃。
 
医案 血虚发热案
 
徐某,女,62岁。2013年7月5日初诊。反复发热4月余。症见:低热,面色无华,唇甲色淡,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关节疼痛,失眠多梦,饮食和二便尚可,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血虚发热型)内伤发热。
 
治法:养血益气,佐清虚热。
 
方用归脾汤加减:黄芪5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5g,茯苓15g,远志15g,酸枣仁15g,龙眼肉15g,木香5g,炙甘草10g,阿胶15g,鸡血藤20g,白薇15g,地骨皮15g,银柴胡15g。7剂。常法煎服。嘱患者注意生活调护,以防外邪乘虚而入。
 
7月12日二诊:患者发热,最高体温为37.8℃,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症状略有好转,饮食和二便尚可,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继服上方7剂。
 
7月19日三诊:患者低热,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症状缓解,饮食和二便可,舌质淡、苔白,脉细。上方去白薇、地骨皮和银柴胡。7剂,水煎服。
 
7月26日四诊:患者无发热,无明显乏力和心悸气短,睡眠、饮食和二便可,舌质淡、苔薄,脉细。患者停服汤剂,予归脾丸,每日3次口服。嘱其每半月来诊,监测血常规。
 
按孙伟正认为导致内伤发热的病因有虚实之分,实者有气滞、血瘀和湿郁之别;虚者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之分;也有因虚致实及邪实伤正者,其临床表现既有正虚,又有邪实,而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证候,亦属常见。其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其病位在五脏,可因病机不同,分别伴有气滞、血瘀、湿郁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表现。
 
患者为老年女性,病程日久,长期饮食失调,偏食,素食,且食量小,脾虚失于运化,气血化生无源,脏腑功能失调,日久导致血虚,营血亏虚,阴虚不足,阳气偏盛,故见发热。血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养,则见面色无华,乏力,心悸气短,头晕和关节疼痛;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故见失眠多梦;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均为血虚不足之象。
 
《证治汇补·发热》指出:“血虚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故用归脾汤以补气养血,佐清虚热,使血足阳平,则虚热自退。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补心;阿胶、鸡血藤补血和血;茯苓、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白薇、地骨皮和银柴胡清退虚热;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诸药共奏补气养血,清退虚热之效。患者初诊时在归脾汤加减的基础上,合用清退虚热的白薇、地骨皮和银柴胡,热退之后则继续应用归脾汤以调理脾胃,促进血液的化生,并在随访时嘱患者坚持服用归脾丸以巩固疗效,经过适当的调理,疾病痊愈。

上一篇:曹东义对三仁汤的认识 三仁汤的病机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