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呼吸内科>咳嗽>咳嗽偏方>正文

咳嗽治疗方药 清肺化痰清宣肺热

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工作,学验颇丰,善治温热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在肺热咳嗽的治疗中积累了独特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于风热袭肺、痰热蕴肺、肝肺郁热3种类型的咳嗽治疗效果颇佳。咳嗽多见于急、慢性气管,急、慢性咽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现简述孔光一对于下面3型咳嗽的治疗经验。
 
医案一 风热袭肺型咳嗽
 
李某,男,12岁,2009年1月13日初诊:一周前着凉后咳嗽,两天前开始发热。刻下症见:咳嗽频作,痰色黄白相间易咳出,体温37.2℃,咽红,食欲下降,大便干,脉浮滑,舌尖红,苔薄白。
 
治则:清宣肺热,化痰止咳。
 
方药:前胡10g,桔梗10g,僵蚕10g,黄芩10g,半夏10g,川贝母(打)5g,苏子5g,苏梗5g,金银花10g,连翘15g,赤芍10g,玄参15g,生甘草5g,牛蒡子6g,陈皮6g,麦冬15g。5剂,水煎服。
 
1月18日二诊:服上药,咳嗽次数减少,体温恢复正常,食欲渐佳,食后见嗳气,大便仍干,故加莱菔子6g和中下气,用药5剂,上述症状皆愈。
 
按本例咳嗽临床见咳痰色白、较稀,量不多,咽痒咽红肿痛,或伴恶寒发热,或但热不寒,脉浮数,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本型多见于体内素有积热之人,尤以小儿多见,相当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初期,急、慢性咽炎等疾病属上焦风热者。孔光一常以前胡、桔梗、浙贝母、甘草、连翘、陈皮、麦冬、牛蒡子等为基础方临证加减治疗。前胡、桔梗宣肃止咳;配陈皮理气燥湿,入肺脾而宣壅;加贝母、麦冬清肺中火痰;加连翘清上焦风热;甘草生用,配桔梗、牛蒡子治咽喉不利。此8味共奏清宣上焦、化痰理气之功效。因常见患者咽喉红肿疼痛,故孔光一加入僵蚕、黄芩、赤芍、玄参清热散结、凉血止痛。全方轻清上扬,正如吴鞠通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若久咳或反复咳嗽者,以川贝母易浙贝母,用量可减半,亦常加入百部,因其“润而不燥,且能开泄降气……尤为久咳、虚咳必需良药”,或加入北沙参清养肺气,托邪外出;伴恶寒发热,加入金银花、荆芥穗、板蓝根疏风解表;鼻塞流涕,可加入白芷、薄荷祛风胜湿;鼻衄者,加入白茅根清热凉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加牛蒡子、板蓝根清咽、解毒、散结;肺经起于中焦,环行胃口,邪犯肺脏,累及脾胃,见纳谷不馨、大便不调,陈皮易为苏梗,再加茯苓、白术肺脾同治,此时若咳甚则呕吐,苏子与苏梗同用,再加莱菔子增强下气之功。本案患儿素有食积,郁而化热,感寒后寒易化热,孔光一祛风清热化痰,治疗咳嗽的同时,调畅肠胃气机,意在使积有所化、热无所依。
 
医案二 痰热蕴肺型咳嗽
 
雷某,男,48岁,2009年2月17日初诊:患者吸烟20余年,常咳黄痰,有慢性胃炎病史。近期感冒后,自服抗生素效果欠佳,求中医药治疗。刻下症见:咽痒,咳嗽声音重浊,痰色黄黏稠咯吐不利,胃痛伴反酸烧心,大便黏而不畅,舌尖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治则:清肺化痰,理气和胃。
 
方药:菊花10g,连翘10g,赤芍10g,黄芩10g,苏子6g,苏梗6g,陈皮6g,半夏10g,麦冬15g,茯苓15g,白术10g,厚朴10g,黄柏15g,神曲15g,郁金10g。7剂,水煎服。2月24日二诊:用上药7剂后咳嗽缓解,咳痰畅,胃仍反酸,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于上方中加前胡10g,竹茹5g。又进7剂,咳嗽咯痰已止。
 
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津液停聚生痰,复感外邪可致本病;或因治疗咳嗽过用抗生素,寒凉伤脾而成。可见咳嗽声重,咯痰量多质黏,胸闷,纳差腹胀,便溏而臭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多见于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后期,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病毒性肺炎等疾病属痰热蕴肺者。孔光一常以前胡、桔梗、连翘、半夏、茯苓、陈皮、麦冬等为基础方临证加减治疗。取连翘、菊花、桔梗、前胡等清宣上焦;二陈汤之用如丹溪所言,“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其治也”,故取“二陈治痰要药”,从肺脾论治。方中半夏、麦冬同用,此为孔光一常用药对。一则麦冬配半夏,如《本草蒙筌》所言:“麦冬兼行手少阴,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贼邪,故止咳立效。”“半夏唯能治痰之标。”两者均为治痰之剂;二则取法麦门冬汤之意,即取其降气清火、止逆下气之用。整个基础方寒热并用,润燥互调,真中正之道也。若伴发热,多加金银花、荆芥穗、板蓝根清热解毒;痰壅气促、喘息难卧,加入莱菔子、重用厚朴降气化痰;痰黄黏稠或成块难咯,加瓜蒌、贝母化痰生津;若消化道症状明显,恶心呕吐、胸骨后灼热不适、便溏黏腻、便下不爽,加入枇杷叶、黄连、砂仁或合入平胃散清化肠胃湿热;热结肠腑,便秘难下,则加炒山栀通利三焦,配厚朴通腑下气,使腑气通顺、邪有出路。对于本案患者,痰热久蕴之体,清热药不可过于寒凉,以防其戕害脾阳、复生痰浊。孔光一在此遣方,寒温并用、中上并调,相互为用。
 
医案三 肝肺郁热型咳嗽
 
刘某,女,44岁,2009年1月28日初诊:自诉经期反复感冒年余,服抗生素和自购之中成药,效果不佳。4天前又感冒。刻下症见:发热畏寒,体温38℃,咽痛,咳嗽阵发,痰少色白,纳谷不馨,大便干燥,小便黄热,两胁不适,自觉有气窜痛,经前乳房胀痛,急躁易怒,现经行第二日,月经不畅、有血块,舌边红,苔薄黄,脉浮弦。
 
治则:疏肝理气,清热化痰。
 
方药:前胡10g,柴胡10g,赤芍10g,白芍10g,黄芩10g,半夏10g,青皮6g,陈皮6g,桔梗10g,僵蚕10g,连翘15g,荆芥穗6g,金银花10g,牛蒡子6g,苏子5g,苏梗5g,车前子(包煎)10g,麦冬15g,炒山栀10g,神曲15g,桂枝6g,甘草5g。
 
2月1日二诊:用上药4剂后热退,咳嗽缓解,余症仍在,守上方,加龙胆草6g,白术10g,进4剂。
 
2月5日三诊:感冒愈。
 
按足厥阴肝经注肺中,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两脏升降相因。脏气调和,则人体气血升降有序;若一脏气机失常,也可累及彼脏。本型以阵发性咳嗽、咯痰色白量少、两胁饱胀、性急易怒、舌边尖红、苔薄白、左脉弦等为特点。女性随行经反复发作,有慢性病的患者并发咳嗽,以及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降压利尿剂、抗过敏药等)所引起的咳嗽,表现为肝肺郁热者可参照本法治疗。本型孔光一常以前胡、柴胡、赤芍、白芍、青皮、陈皮、茯苓、白术、砂仁等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久咳难愈,常加入紫菀、太子参之类,加强止咳化痰与益气养阴之功;遵“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加入一系列调肝理脾的药物,如柴胡、赤芍、白芍、青皮、陈皮、茯苓、白术、砂仁;若风热循肝经上攻头面,头晕、耳鸣者,加入夏枯草、天麻,合菊花、黄芩等清肝热、熄肝风;心烦多梦者,加入郁金、炒山栀、莲子心;肝胆经湿热下注,尿黄、带下黄稠者,酌加龙胆草、车前子、黄柏;若妇女经行乳房胀痛、急躁易怒,加入夏枯草、郁金、僵蚕解郁散结。肝经环阴器抵少腹,肝气条达有助于行经通畅,此案患者月经不调且经期易患咳嗽,乃肝失条达影响肺之宣肃,治疗以疏肝调经与宣肺祛痰并重,方用逍遥散合治咳之品加减,治咳不碍调经,两善其功。咳嗽虽为临床常见症,但病因病机多端,需仔细辨证。(刘蕊洁 陈洁琼 赵岩松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六腑之咳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