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当代名家医案十则赏析

当代名医的临床经验是中医发展的印记。所写医案证候明确,立法合拍,方简效显,委实可信。今摘数例,并附名医墨宝,以飨读者。

①萧龙友医案

宋若愚君丸药方医工萧龙友拟定

病屡患左半身不遂两年,头部偏右不时跳动,同胸次间均发凉气,手拳不开,每月尚遗精三四次不等。本体太弱,肾部太亏,非大剂补养不可,服汤药尚安。拟以丸药常服调理。

方用:炙箭芪二两,潞党参两,於潜术八钱,何首乌两,蔓荆子八钱,大桂枝两,土炒杭芍两,金樱子两,锁阳两,淫羊藿两,大熟地两五钱,山萸肉(去核)两,厚附片八钱,灵磁石两,盐黄柏五钱,硃(朱)茯神两,老干姜两,甘枸杞八钱,狗脊(去毛)两,炙甘草八钱。

右拣上品药材,研细末,炼蜜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早晚服40粒(一日共80粒),淡盐水送下,有外感停服。(出自张绍重等《北平四大名医医案选集》)

按萧龙友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治病注意气候、方土、体质之不同,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慢性疑难疾病尤为擅长。此例为虚劳病,萧龙友认为是“肾部大亏”,故宜补益之。方用参、芪、术、草大补元气,桂、附、姜等(包括淫羊藿、锁阳)大补阳气,熟地、萸肉等(包括何首乌、狗脊、枸杞)补阴,佐以金樱子补敛精气;蔓荆子祛除风邪,黄柏清热坚阴,茯神安神,灵磁石镇静,不使阳气浮越。前人云:丸者缓也,汤者荡也。此例精气大亏,患病日久,非短期可以奏功,故拟丸剂缓缓图之。是方综合了四君子汤与桂附地黄丸方义,以益气温阳为大法,不忘填精补髓,又佐以除风清热、镇静安神,可谓温阳生髓之良剂。

②孔伯华医案

萧老先生七十五二月朔日

脾湿肝热,气机不和,外感之后,热因气郁,遂致阻痛,渐至腰部,脉大而弦滑,左关较盛,舌赤苔白。拟柔肝化湿,以畅经络,而止痛楚。

方用:鲜苇根两,桃杏仁四钱,旋覆花(布包)八钱,盐杜仲炭二钱,桑寄生六钱,威灵仙三钱,代赭石二钱,益元散(布包)三钱,忍冬藤两,青竹茹六钱,川牛膝三钱,台乌药三钱,藕两。(出自张绍重等《北平四大名医医案选集》)

按孔伯华亦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此例先写病机,后写症状,再写治法,这是沿用明清医家医案的写法,非有文理功底难以撰写此案。病在肝脾,湿热作祟,一般治法为清肝健脾,而孔伯华却用“柔肝化湿法”,即用桃仁、杏仁、忍冬藤、竹茹、藕柔肝,以苇根、益元散化湿,其他为补肾通络药。通过柔润肝体以清化肝热,配以化湿通络药,以止痛楚,可谓匠心妙用。

③岳美中医案

一味茯苓饮治发秃

徐某,男性,二十一岁,于一九七四年七月六日来诊。

患者系赤发秃症,头顶上如胡桃大圆圈,连结成片渐成光秃。见者多说此证难愈,心情懊恼,忧郁得很。切其脉濡,视其舌苔白,无其他痛苦。为处一味茯苓饮。

茯苓一、二斤,为细末,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日二次。长期服用,以发根生出为度。服两月,来复诊。发已丛生,基本痊愈。岳美中于北京(出自林乾良《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珍》)

岳老又云:“发秃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巅顶,侵蚀发根,使发根腐而枯落。茯苓能上行渗水湿,而导饮下降,湿去则发生,虽不是直接生发,但亦合乎“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治疗法则。”(《岳美中医案集》)

按单味治疗脱发,这是值得学习与提倡的。岳美中用一味茯苓治疗脱发,早已在医界流传。经临床验证,委实有效。据临床观察,这个方子适用于脂溢性脱发。余每遇脱发者来诊,必观察头发与头皮状况,若有油状,必以茯苓为主药,加上生薏苡仁、荷叶、泽泻、白扁豆花等疗效更好。

④张镜人医案

李先生己未十二月十七日

初起足跗浮肿,渐致延及全体,大便稀溏,日必二三行,汗出以上半身为多,入冬四肢清冷,胃纳尚馨,小溲量少。脉右濡,左弦,舌苔薄白。脾肾两亏,温运无权,卫气不行于阳之故,仿真武汤加味。

熟附片一钱,茯苓二钱,川椒目一钱五分,大白芍一钱五分,木防己一钱五分,生姜皮五分,炙黄芪三钱,炒薏仁四钱,生牡蛎四钱(先煎),炒白术三钱,泽泻二钱,红枣四枚。柒剂恂簃张镜人拟方(出自林乾良《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珍》)

按张镜人是首届国医大师,为张氏内科第十二代传人,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治经验颇丰。此案显示出脾肾阳虚证候,如足跗浮肿、大便溏薄、汗出、四肢清冷等,所以选用真武汤恢复脾肾阳气。所加药物,黄芪大补元气,助阳气徐徐复元;而椒目温阳利水,防己利下焦之水;配以泽泻、薏苡仁淡渗利湿;生牡蛎软坚化结,有利于浊水的排出。全方温之、利之、导之、化之,药量仅二两余(70余克),足见前辈方药之简练、明快。

⑤章次公医案

李复同志一九五八年一月九日

消化性溃疡,幸不常发,其发多因少睡眠多思虑。

高丽白参三两紫河车(焙)二两鸡内金二两橘皮二两山药三两共研细末,分成六十包,每日服一包,再分三到二次。章次公(出自张存悌《中医往事》)

按章次公,著名中医学家,其医案简练、清晰。此例消化性溃疡,病由“少睡眠多思虑”而发,与肝郁脾虚有关。章次公取高丽白参、山药益气健脾,紫河车温养精血,鸡内金化食气而促消化,橘皮疏肝气、健脾胃。全方补益大于理气消食,可谓寓消于补。每包6.2克,每次2~3克左右。此为慢病守方,缓缓见功。

⑥路志正医案

刘同志男四十三岁一九七五年五月廿四日

患慢性腹泻八载,哈医大确诊为慢性菌痢。经中西多方医施治,未得根除,而来京就诊。现日登厕四五次,带脓血,肛门灼热,溲短黄,小腹凝痛,舌质紫暗,苔黄厚腻,脉沉弦滑,病虽八载,而胃肠积热尚盛,法宜清热导滞,勿以久病为虚而滥投固涩也。

葛根四钱,败酱草五钱,当归三钱,杭白芍四钱,秦皮三钱,大黄炭二钱,黄连钱半,焦榔片三钱,佛手三钱,粉甘草二钱。水煎服,六剂。路志正拟方(出自林乾良《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珍》)

按本例为慢性菌痢,诊为“胃肠积热”,其指征为脓血便、溲短黄、小腹凝痛、苔黄厚腻等。所以用清热导滞法治之。一般我们会选用白头翁汤治疗。而国医大师路志正采用的是经验方药,清热取葛根、败酱草、大黄、黄连等;导滞取槟榔、佛手、芍药甘草汤与当归。或者,其在遣方用药时,既针对胃肠积热采用了葛根芩连汤方义,又考虑到前人治痢的法则“活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所以选用了芍药甘草汤与归、槟、佛之味。路老告诫后人,“勿以久病为虚而滥投固涩也”。

⑦李振华医案

冀某某男三十二岁

咽中不适,咽唾液自觉咽中有异物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夜间咽干,是有胸闷气短,舌苔薄白,脉弦,证系痰气郁结咽喉,而致梅核气病(慢性咽炎)。治宜化痰理气,清利咽喉。服药十一剂,诸症消失。

白术10克,云苓15克,陈皮12克,半夏10克,香附10克,砂仁6克,西茴10克,乌药10克,川朴10克,桔梗10克,牛子10克,豆根10克,射干10克,寸冬15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1剂。每日取服乌梅10克,加白糖适量冲服一月左右。河南中医学院李振华拟方(出自林乾良《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珍》)

按李振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医大师。此例李振华诊为“痰气郁结”,所以采用化痰理气法。其方药为香砂二陈汤加味,所加药物基本是理气清咽之品,如理气之西茴、乌药、川朴,清咽之桔梗、牛子(即牛蒡子)、豆根、射干、寸冬、甘草,其中有我们常用的对药,如射干与牛蒡子、甘草与桔梗等。只要我们认真地去阅读、分析名家的经验,就会从中获得新知与经验。

⑧李今庸医案

某男四十五岁

胸中闷塞,气短,心悸,偶有刺痛感。脉结,舌苔厚而微黄。乃胸阳失用,浊阴上承,而血行受阻。法当通阳化浊,佐以活血。

法半夏12克(打),薤白10克,白酒一小杯,瓜蒌实12克(打),茯苓10克,杏仁10克(去皮尖、打),炙甘草8克,白术10克,枳实10克(炒),当归尾10克。以水煎汁,去滓,分温再服。李今庸拟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五日(出自林乾良《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珍》)

按此例显系胸痹治验。舌苔厚而微黄,为痰浊承于阳位,胸阳受阻,故取瓜蒌薤白半夏汤温阳通络、降逆祛痰,另用枳实、白术(枳术丸)与茯苓杏仁甘草汤健脾理气,脉结为血脉瘀阻,遂用当归尾活血化瘀。

⑨徐景藩医案

江丽华女三十岁甲子元月七日

平素月经量多,两旬来头目昏晕而痛,手指骨节酸痛,夜间尤甚,畏寒怕冷。苔薄白,脉细。血虚阳亢,络脉失宜,外形痹阻。拟方养血蠲痹为先。

全当归三钱,甘菊花二钱,鸡血藤四钱,炒白芍三钱,酒川芎二钱,海风藤六钱,枸杞子四钱,桑叶枝三钱、八钱(可能是桑叶三钱,桑枝八钱),宣木瓜三钱,寻骨风八钱,炙甘草五钱。徐景藩拟方(出自林乾良《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珍》)

按徐景藩为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以善治脾胃病誉满杏林。此例为妇科杂病,由于血虚引风寒入骨,形成血虚痹症。故宜养血通络祛风。方取四物汤减地黄加鸡血藤养血活血,海风藤、桑叶枝、寻骨风祛风通络,木瓜舒筋活络,炙甘草甘润血脉。所用菊花与枸杞子为养血平肝之常用对药,对“血虚阳亢”所引起的头目昏晕颇为适宜。

⑩柴浩然医案

脉象浮弦而紧,两手十指微胀,指关节捏之无痛苦,两足十趾亦胀微红色,痛作则寒热作,痛止则寒热微,即断为“风淫末疾”之候。处以加味桂枝汤。

嫩桂枝炒杭芍炙草生姜大枣西秦艽鸡血藤防风木瓜

并以艾叶、葱、桂枝、荆芥等品,水煎去滓,温浸手足,数次获愈。(出自柴瑞霭等《柴浩然墨迹》)

按柴浩然是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运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左传·昭公元年》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是六气者乃人生致疾之原也。”这里所说的“风淫末疾”是指风邪导致肢端发病,如本例手指微胀且无痛感,足趾寒热作痛等。柴浩然取桂枝汤调和营卫以祛风邪,但病已入于血脉,非单一桂枝汤可以挽回,故加入养血活血的鸡血藤与木瓜,祛风止痛的秦艽与防风。不唯如此,柴浩然还辅以中药温浸剂,内治与外浸相结合,取效更捷。(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上一篇:五运六气理论服务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