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中医疲药之论

疲药一名,藏于典籍之间,湮于文字之中,医家多忽之。叶案者,临证圭臬,习医指南,叶天士于案中屡述疲药之弊,其言之切切,后学焉能视而不见,自当引以为鉴。
 
疲药诠意
 
疲者,具有疲劳、困乏、懈怠之意,《说文解字》谓“疲,劳也”,《玉篇》载“疲,乏也”。“疲药”之“疲”,有懈怠、乏力之意,指与疾病病机、病情不相符,治疗乏效,或没有疗效的药物。疲药更侧重于无效性,而没有显著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与现代医学安慰剂相似。达者,有到达之意,达药指切合病机、可疗疾病的药物,疲药与达药相对,名老中医邹孟城云“岐黄家不当固步自封于套方疲药,自当开拓进取,而求验方达药也”。疲药乏效,延误病机,耽搁病情,亦能杀人。张山雷《论医学之不可浅尝》谓:“则疲药误之,亦与毒药杀人,何分梃刃?”疲药无功,留邪为患,看客亦可变成恶人,有助邪伤正之弊,王孟英《王氏医案续编·卷一》云:“苟不攻去其疾,徒以疲药因循,则病益实,体益虚,糜帑劳师,养成寇患,岂治病之道哉?”
 
叶氏之论
 
纵观存世叶案,言疲药之名者,共计五则。四案载于《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皆称《临证》),一则收于《眉寿堂方案选存》。
 
叶氏于疲药之论,可概为两方面,即疲药之用和疲药之弊。疲药之用,因于识机不明。《临证》呕吐篇载黄氏一案,其症见“崩淋泄泻”“今汤水下咽,少顷倾囊涌出”,叶氏自《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析疑,言“岂非胃阳无有,失司纳物乎”,直指中阳虚之机括。然未必有识此病机者,常以疲药塞责,故叶氏云:“奈何业医者中怀疑惑,但图疲药,待其自安。”此疲药得用之因也。
 
疲药之弊有三,即疗疾乏效、延病生变和耗伤正气。疲药于病机未切,病情不合,故而于疗疾无益。《临证》肿胀篇载某案,既往病史脾肾虚寒多泻,“由秋冬不愈,春木已动,势必克土”,现症见腹满、小便不利。叶氏谓:“若不益火生土,日吃疲药,焉能却病?”疲药乏效,然病家难识,日服其方,贻误时机,迁延病情,终致累瘁,或见变证。叶氏云:“其钩藤、石斛、茯苓、谷芽之属,每剂必用。总之取无故疲药,待其自愈。倘有变症,希冀掩饰而已。”《幼科要略·吐泻》虞案慢脾险症,医家治之失当,渐延厥逆,叶氏愤而言之,“幼稚弱质,病延半月有余,岂可再以疲药玩忽”。《临证》疟篇朱案,暑热不解而为暑疟,叶氏谓“皆受从前疲药之累瘁”,疲药无功,然仍赖脾胃运化,昼日服食,亦有耗伤正气之虞,《裴子言医》云“药为治病而设,非养生之物也”,《眉寿堂方案选存·卷上》载“若不急补后天,以崇母气,区区疲药,元气消惫矣”,正是疲药耗正之意。
 
医者,性命攸关之事也,识证立法处方皆需谨慎,倘遇疑难游移不定,万不可草率臆度,图以疲药慰藉,而致迁延病情,“不惟无效,反有遗误”。(姚鹏宇 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陶汉华传承工作室)

上一篇:脾统四脏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下一篇:《黄帝内经》中国古代的生命百科全书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